曹远征:人民从改革中得到实惠 改革才会向前

2017年10月31日10:11    作者:曹远征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曹远征

  改革的成本是预付的,收益是预期的,如果预付的成本过大,预期过小,改革可能会停止。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有了获得感,就会推动改革一步步向前。

曹远征:人民从改革中得到实惠 改革才会向前曹远征:人民从改革中得到实惠 改革才会向前

  十九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未来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是重要的任务,因为在习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常委跟记者见面的时候,他特别提到,明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他说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关键一招,然后我们要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全面深化各方面的改革,由此我觉得未来如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分两步走,实现美丽中国的这样一个建设,那么建立一个适应这样一个新阶段的新体制,是十分关键的。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咱们总结一下经验,我想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二,下一步改革的关键环节在哪里,第三,这个改革的基本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第一,改革的成本是预付的,收益是预期的,如果预付的成本过大,预期过小,改革可能会停止。那么中国渐进式改革是有些目标成本最小,但是收益实现负成本,从而实现滚动发展,然后改革近40年而不竭,就是滚动发展的过程,不断逼近目标,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人民群众有了获得感,从而推动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

  十九大说下一步我们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特别把新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物质文化,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安全,改革尤其需要方位展开深化,更多是与民生相关。按照过去中国改革的经验,老百姓获得有实惠,有获得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想未来的15年,甚至到本世纪中叶,中国改革也应该是遵循过去的形势,叫老百姓有获得感,然后有实惠,感觉有不竭的动力,才能推进下去。 

  第二,下一步改革的关键是什么,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至少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但是有一件事是很难绕开的,就是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按照我们现在人口统计,尤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那么未富先老是中国最大的挑战。

  这是未来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最大的制约,因此改善民生,首先要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如果从这个看,我认为有两个改革最为重要,一个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一个是财政体制的改革。

  第一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我们推算过,认为未来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最大的缺口就是社保缺口,就是养老保障,但是中国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国有资产,那么国有资产是可以来通过变现补充这个缺口,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变得重要,跟过去的提高效率,改善经营还不完全一样,它是变成了全国人民的社会保障,那么这个改革必须提出来,十九大也说了,不应该是国有企业,而是国有资本的运用,是国有资本的配置。

  那么以此看来,国有资本,如果从资本概念说,所有的国有资产应该推到可变现状态,进入市场由此变得非常重要,这大概是十九大提出的产业体系中间,所谓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跟人力资源相协调的关系。

  那么根据我们的推算,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2020年前,中国的上市公司的30%的股权应该划进社保,到2030年左右的时候,应该80%的股权进入社保,国有企业股权划进社保,可能成为很重要的改革方向,这是我们国有企业出现一个新的状态,已经不仅仅是国有了,事实上是全民的,是大家的社保资产。

  这种改革在某种意义上会看到,类似当年在90年代初期,捷克出现的改革,这种国有企业的改革新的方向可能受到关注,而且在历史的交汇期,在未来三年中间,应该尽早起步。

  第二,财政体制,我们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务,而不再是建设性质,那么政府的转变就非常重要,其中财政体制改革是应有之义,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人们都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其中去杠杆,除了企业去杠杆,最重要的是政府去杠杆,在十九大召开前不久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对地方债务做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倒查责任,要控制责任,同时要进行化解,那么这就要求财政体制进行改善。

  坦率地说,地方债务问题不是金融问题,是财政问题,是财政的支出责任不清,政府的支出边界在哪里不清楚,才产生的债务问题,既然政府要转成公共服务政府,要重新理清这样一个责任。

  这时候我们看到在过去几年中间,在财政体制方面,我们的预算体制又发生重大的变化,过去分门别类的预算,现在统一预算,那么我们收入方面,税制有改变,最重要的是营改增,下一步我们希望在支出制度上有重大的改革出现,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说法,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财政体制改革是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基础。那么我们认为,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尤其在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上,重新理定关系,特别是在地方财政制度方面,进行细腻化的,机制化的建设,是下一步的重点领域。 

  第三,中国过去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经验,调动积极性,就是激励机制安排,40年重要改革所有的成就,都是激励机制的改革,40年前,地还是那么多地,人还是那么多人,就是不长粮食,3亿人口处在半饥饿状态,现在饭吃饱了,而且要迈入高收入社会了,不就是激励机制改善,我想这是大概中国要走向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最重要的经验,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在十九大中,也做了很多的安排,保护产权,激发企业家精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享经济,共同参与,只有调动积极性,才能叫做共商共建共同参与,这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未来在新时代中,我想这个基本经验应该遵循,调动积极性,激励机制的安排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在第83届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暨2017新兴经济体智库年会上的演讲)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改革 群众 老龄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