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远离ICO骗局

2017年09月04日09:38    作者:董希淼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董希淼 原载环球时报

  在我国,绝大部分ICO项目是伪ICO,是披着金融科技外衣的诈骗行为。即便是真正的ICO项目,由于技术门槛高,资产不清晰,也不适合大众投资者。

董希淼:远离ICO骗局董希淼:远离ICO骗局

  在我国,从“泛亚贵金属”到“e租宝”到“善心汇”,近年来各种“投资”新花样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大部分是骗局。

  比如,近期来,以ICO名义开展的非法融资活动盛行,部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陷入彀中,可能引发较大风险,打击、遏制这样的骗局已经刻不容缓。

  所谓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是指“首次数字代币公开发行”。这是一种模仿股票市场的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网络融资行为,即项目发起方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初始代币,吸引投资者投入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商品,然后发起方卖出这些虚拟商品获得资金,从而实现快速融资的目的。

  简单地讲,就是准备融资的发起方在网络上发行一个虚拟的所谓数字代币,提前让你拿钱去买比特币等虚拟商品,然后用比特币来换这个即将发行出来的代币。为了吸引投资,发起方往往宣称其代币未来很有可能像比特币一样值钱,价格翻个几倍几十倍不是问题。表面上你不能给人家人民币,但买代币需要投入真金白银,而且代币并非股权。

  因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自2013年7月首个项目实施以来,ICO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15年全球融资额仅为1400万美元。但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及少数项目带来的造富效应,ICO近年来迅速成为投资热点。特别是在我国,今年以来ICO融资额预计已经超过数十亿人民币,而且还在继续膨胀之中,速度非常快。部分ICO项目在数小时内甚至几分钟内便完成募集,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普通投资者纷纷跟风进场。受此影响,比特币、以太坊等价格更是连涨数百倍。

  与滥发虚拟代币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骗局有所不同,初期的ICO项目基本与区块链技术有关,且需要以比特币等流动性较好的虚拟商品来投资,这样使得ICO项目逃脱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嫌疑。然而,当前ICO仍然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方面,ICO平台及相关项目发端于互联网,平台和投资者绕过监管机构,发布和参与境外ICO项目,其中违法行为难以监管。另一方面,比特币等交易平台买卖虚拟商品,没有记录、缺乏约束,且难以追溯,容易成为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渠道。个人虚拟资产形式隐蔽,还存在逃避纳税的可能。

  更为严重的是,事实上绝大部分项目ICO项目并非真正融资,而是打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高大上的旗号,从事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发行方编制虚假的项目白皮书,项目从虚拟博彩、交友平台、开挖金矿、投注游戏甚至设立在开曼群岛的投资项目,五花八门,吃瓜群众根本无法进行查证。更为离奇的是,有些ICO项目连最基本的项目白皮书都没有,也能一两天骗取投资者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以虚拟货币、消费返利、私募股权投资等名义的非法集资暗潮涌动,其花样不断翻新,迷惑性很强,普通投资者辨别难度大,大量的ICO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毫无疑问,ICO野蛮生长,已经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打击、遏制ICO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打出治理的组合拳:

  首先,监管部门对此要加强监管。尽管国际社会尚未对ICO监管达成一致,但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多数国家要求在客户适当性和反洗钱方面执行已有的一系列规定,并对所有交易行为进行监控。我国可参照网络借贷(P2P)的监管,尽快将ICO纳入到监管体系,涉及到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的更应严厉打击和取缔。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司法机关要加强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其次,投资者要保持清醒、远离骗局。在我国,绝大部分ICO项目是伪ICO,是披着金融科技外衣的诈骗行为。即便是真正的ICO项目,由于技术门槛高,资产不清晰,也不适合大众投资者。近期公开征求意见的《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将以虚拟货币名义筹措资金的行为列入非法集资调查范围,并且强调,非法集资参与人应当自行承担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吃瓜群众切勿去做很傻很天真的“接盘侠”。

  再次,相关平台应停止发行ICO项目。我国金融市场处于发展之中,大众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且风险承受能力不高,在ICO相关制度缺失、监管政策未定的情况下,交易平台应停止发行项目并停止相关服务,切断滋生非法行为的链条。行业协会要尽快介入,加强对相关平台的引导,提高平台的自律意识和合规意识。还要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帮助他们认清本质,冷静判别,谨慎对待。

  最后,重要的事情只说一遍:当各种骗局来袭的时候,请千万捂紧你的钱包!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近著《有趣的金融》。)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ICO 诈骗 金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