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金融的春天或将到来

2017年07月24日14:24    作者:董希淼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董希淼

  未来的智能金融,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将可能代替银行卡,信用卡和贷款额度在你进银行之前可能已经给定,机器人妹子跟你聊天解闷、帮你投资理财。

我国智能金融的春天或将到来我国智能金融的春天或将到来

  去年5月,笔者在云南大理的古街悠闲地逛着,没有带手机更没有带钱包。看到沿街店铺里的土特产不错,于是抬起手刷了Apple Watch(苹果手表)买了几包菌菇。感觉棒棒哒!

  这只是金融业智能化的一个简单案例。时至今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普及,互联网公司与金融业深度合作,催生了用户层面的大量创新和应用,大大改变了老百姓的金融消费习惯尤其是支付习惯。我国移动支付产品种类日趋丰富,覆盖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日常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随着移动支付的深度渗透,商业银行与科技公司结合线上与线下渠道,不断创新支付场景,将信贷产品、理财产品等植入到各类应用场景中,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此外,我国移动支付服务还走出了国门,造福全世界人民。笔者今年3月份在莫斯科就发现,一些很小的商店也能使用中国银联的各种支付方式。

  相比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对整个社会带来的改变将可能大于互联网。著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认为,人工智能将加快推进人类社会的又一次工业革命。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依赖于神经网络的发展,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将有望更好地解决了金融领域中一些痛点问题,如个性化服务、信息不对称等。利用人工智能对金融交易、服务信息审查监管,识别交易活动中潜在的非法行为,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量应用,金融业各种创新层出不穷,新产品新服务越来越丰富,金融变得越来越聪明,客户也变得越来越睿智。人工智能在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同时,逐步实现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一个令人兴奋的“智能金融”时代,正在悄悄地向你我走来。

  来来来,我们一起展望一下智能金融近期可能实现、与咱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几种应用。或许,你已经听说过或者体验过这些“黑科技”:智能身份识别,智能客户服务,金融反欺诈,融资授信决策,智能投顾。

  智能身份识别。具体有三种方式,即活体识别、声纹识别和OCR(光学字符识别)识别。活体识别的落地场景有远程开户、远程授信、刷脸支付;声纹识别的落地场景主要是声纹登录;OCR识别的落地场景有防伪识别、印鉴识别、票据验真。如百度金融与泰康保险合作,在投保回执过程中,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人脸、证件信息识别,保证了投保人信息的真实性,不需要投保人亲戚多次到营业厅办理,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智能客户服务。金融机构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数据挖掘,通过客服电话、APP、微信、短信以及智能机器人等渠道,与客户进行语音或文本的互动交流,了解客户需求,解答客户咨询。此外,还可以根据客户语音,导航至指定业务模块。用户通过自然语音与智能客户进行沟通,一方面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另一方面还减轻人工服务压力,降低运营成本。以后,你以为客服妹子聊得热火朝天,其实“她”可能是个机器人。

  金融反欺诈。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基于强大的大数据整合能力、算法、算力,构建出以反欺诈模型、信用风控模型为代表的多样化模型和工具,可实现建立“黑名单”、监控多头借贷等功能。基于信用风险模型,不管你在央行征信系统中有没有信用记录,都将可能获得金融机构的服务。当然,如果信用有“污点”,也难以逃过“火眼金睛”。据说,现在一些科技公司的反欺诈模型,对“坏人”的拦截率已达70%。

  融资授信决策。通过数据筛选、建模,提取个人及企业在其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的数据,可初步判断个人或企业的诚信水平和还款能力,并在综合其他数据的基础上,做出是否给予授信的决策;对于给予授信的,还可以借此提供参考的授信额度。此外,还可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将不同的存量资产进行分类并做分别处理,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实时监测,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智能投顾。结合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投资者偏好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理财建议,具佣金费较低和信息透明度高的特点。去年底,招商银行摩羯智投正式上线,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融入招商银行业务经验,初步构建了“智能基金组合配置服务”。在客户进行投资期限和风险收益选择后,摩羯智投根据客户自主选择的“目标- 收益”要求,构建基金组合,由客户进行决策、“一键购买”,同时还享受一系列后续服务。

  说了这么多,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未来的智能金融,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将可能代替银行卡,信用卡和贷款额度在你进银行之前可能已经给定,机器人妹子跟你聊天解闷、帮你投资理财,听起来很酷很炫有没有?日前,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第一次正式提出“智能金融”概念,我国智能金融的春天或将到来。

  智能金融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看到,智能金融的发展也可能对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影响。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探索加强监管的框架和标准,并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同时,还要警惕借助技术手段实施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如近期,某些支付公司打着“无现金社会”旗号,剥夺消费者使用现金支付的权利,不但给习惯使用现金的中老年人带来不便,还涉嫌违法拒收人民币,监管部门对此不能坐视不管。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近著《有趣的金融》。)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智能金融 人工智能 科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