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秃鹫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生意经

2015年12月21日 14:10  作者:王剑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王剑

  基于不良的投资业务的出现,使AMC的经营由“账”延伸到“物”,这使其与银行产生天壤之别,不再是简单的“坏账银行”。因为银行只能经营“账”。等到客户资源慢慢增多,自己旗下银行券商牌照都慢慢齐全,分支机构完善之后,AMC开始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模样。

不良资产

  声明:本文旨在介绍AMC行业的业务情况,基本上全是逻辑分析、事实陈述和数据引用。所涉公司仅为举例说明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具体投资建议请参照我们正式研究报告。

  要点

  上集中,我们简述了AMC的原理,并细数了四大类AMC:

  (1)神鹫:汇达、中国建投;

  (2)四大天鹫:华融、信达、东方、长城;

  (3)十八巨鹫:省级AMC(现有18家);

  (4)地头鹫:各种合法投资者。

  本文为下集,具体介绍AMC的业务模式与盈利水平。

  一、周期中的AMC

  我们一般都说,AMC业务是逆周期。细究起来,这句话没那么准确。准确地讲,AMC是把大的周期波动揽到自己身上来,熨平银行业的周期,但自己却承受更大的波动(更加顺周期)。

1

  单纯从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这一项业务来说,往往是经济下行时,银行冒太多不良,因而转让给AMC。AMC开始处置,但在经济不好时,其实处置难度非常大,很多就继续持有了。

  然后,待到经济好转,AMC手里的一堆不良资产起死回生,甚至价格暴涨,AMC就开始收割果实。

2

  请记住这条曲线。经济复苏后,有些资产的价格甚至暴涨。这是投资于AMC的最大魅力。打个比方,如果经济周期也有优先劣后,那么AMC就是经济周期的劣后级。

  但这只是理论上。现实中,会有各种问题:

  (1)时机问题:AMC几乎就是“抄”经济的“底”。抄早了,太过于“左侧”,但不良资产具有“冰棍效应”,融化得快,还没等到经济复苏就融化光了,所以要抓紧处置,不是所有的不良都能待到复苏的……抄晚了,可能银行不良压力小了,不良出让的价格上升,或干脆就没啥不良出让了。

  (2)收购不良期间的考核问题。怎么样才能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制度,让AMC员工的行为是最符合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比如现在是经济差的时期,AMC理应多收不良,待经济复苏后卖个好价钱。但若光考核不良的收购,那不行,万一收进来的资产太烂,等不到经济复苏就烂光了。而若重点考核处置(处置才有利润),那就不符合AMC的周期原理,这个时期不是处置的好时期。

  (3)经济下行期间的吃饭问题:理论上,经济下行期间,AMC重在收不良,处置不良却难,很难实现利润。因此,这段期间利润不太乐观。

  (4)经济大幅复苏后的吃饭问题:而等到经济大幅复苏,甚至慢慢过热后,银行业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其他非银行业也没啥不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AMC无处收不良,也有吃饭问题。

  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实践,四大AMC已经拓展了多元金融服务,尽可能熨平自己的周期波动。

  二、业务演进路径

  四大AMC十多年的实践经验,给我们刻画了完整的AMC业务发展路径,并为新设的各家省级AMC所参考。

  首先,在1999年开设之初,四大AMC从事的是政策性不良剥离与处置工作,对口四大行,为其剥离历史不良(这是不良的一级市场)。这些不良的成因非常多样,有政策性因素,处置非常困难,很多都是低价再转让(这是不良的二级市场),谈不上是自行处置。

  然后是商业性的剥离。2004年四大银行重组时,又进行了一轮剥离,这次开始商业性运作(四大AMC与四大行不再一一对口,市场化运作,银行转让不良时要招投标,价高者得)。收到不良后,再用各种手段处置。后来2006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很多不良起死回升,AMC收益破丰。

  在收购与处置不良的过程中,四大AMC逐步积累了经验,也积累了客户,并发现了不良资产中的商机,慢慢开始出现了基于不良资产的投资业务(投资,和再转让、清收有本质不同)。比如,收来的不良中有烂尾楼,条件还不错,就把它开发完,运营或出售。最后,AMC旗下甚至办起了房地产开发公司。再比如,在处置问题金融机构时,甚至干脆把该机构吃下,成为AMC旗下的银行券商。如果有好的投资品种,还可以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发行金融产品募集资金,投资于该品种。我们把这类业务统称为“基于不良”的相关业务,是不良处置这一主业的延伸。

  基于不良的投资业务的出现,使AMC的经营由“账”延伸到“物”,这使其与银行产生天壤之别,不再是简单的“坏账银行”。因为银行只能经营“账”。

  等到客户资源慢慢增多,自己旗下银行券商牌照都慢慢齐全,分支机构完善之后,AMC开始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模样,开始提供不再依附于不良资产主业的金融与投资服务。

  所以,AMC业务板块非常多样,却有一条极其清晰的路径:

3
4

  三、省级AMC跟进

  2012年,财政部、银监会联合颁布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后,省级AMC开始出现,专门从事省内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批量收购与处置工作。这里有三个要点:

  (1)该《办法》管辖的是“批量转让”,即10户(含)以上。非批量的,则不受该《办法》管辖,任何合法投资者均可向银行收购。

  (2)省级AMC只能在本省从事批量收购。

  (3)和四大AMC不同,省级AMC不属于金融机构,不能发金融债,收到的不良也不能直接再转让。

  从目前已经开业运营的几家省级AMC来看,由于他们充分吸收了四大AMC十多年的经验,所以不用重复四大AMC走过的路,一步到位,四项业务一齐铺开:

  (1)政策性不良收购与处置:省级AMC受省政府高度控制,承担了省内金融机构的不良处置的政治任务。这种业务赚不到什么钱,一般能稍微收点费,覆盖业务成本。

  (2)商业性不良收购与处置:和四大AMC一起,向省内金融机构收购不良(按照规定,走招投标程序)。原来只有四大AMC能参与,现在多了一家,所以市场化程度有所提升(提升了一丁点……)。

  与四大AMC相比,省级AMC有劣势(比如省级AMC不属于金融机构,不能发金融债),但也有其他优势:比如能够处理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关系,能够避免采用极端方式处置不良(比如清收、破产可能会导致失业问题,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压力),能够将处置成果(包括回收的现金,以及企业控制权)留在本省等。毫无疑问,省政府是喜欢这种方式的。

  (3)基于不良的投资业务:发现前景良好的资产(不是冰棍的那种),便自行收下运营了(抄底资产)。

  

  (4)其他金融服务:利用AMC的资本金,开展一些与不良资产主业关联性不大的金融或投资业务。

  由于AMC的顺周期本性,在经济强劲复苏之前,AMC所收入的不良很难产生大的收益,有时甚至该项收入还不能支撑一家AMC的运营,所以第(4)类业务在公司开设初期可能更为重要,先用来解决吃饭问题。

  而更肥的收益,可能要等到经济复苏之后,主要由第(3)类业务贡献。这是AMC的强周期性所决定的。

  而等到此轮不良周期过去后,各类AMC又重新偏重于多元金融服务。

  四、AMC盈利情况

  目前我们能公开获取财务报表的AMC很少,只有已在港股上市的信达、华融,以及发行过公司债的浙商资产。

  我们基于他们的2015年中报数据,利用杜邦分解,快速对比其盈利水平。

  另外,我们还拉了三家银行(大中小各一家)做对比。

  结果如下(2015年中报,经年化):

  对比来看,除中国华融ROE亮眼外,浙商资产、中国信达ROE分别为15%、18%,略低于银行业。

  而浙商资产权益乘数最低,这拉低了它的ROE。这反映了它作为非金融机构,加杠杆难度较大。

  而中国华融的高ROE,一方面是ROA就高,另一方面是其权益乘数也高(权益乘数可能会在IPO后回落)。

  会计影响

  但事后,我们发现这种分析有点勉强。由于省级AMC不属于金融机构,浙商资产财务报表采用的是实业企业的格式(“营业收入”科目下设子科目“产品销售”,下面再设商品销售、不良资产清收、托管、房地产、利息收入等,其中还有一项苗木销售……另外,它的利息支出放到“财务费用”里,所以导致某些科目横比上的失真),这非常不利于其财务信息的准确表达。我们非常希望,今后能够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采用金融企业报表。

  当然,诚如前文所言,AMC的业务具有强周期性。所以,目前的利润(主要来自金融服务和部分快速处置的不良)和将来复苏期相比,可能都是小钱……

  五、参与方式

  但不管如何,AMC有15%以上的ROE,虽然低于银行业,但和其他实业相比,还是不错的生意。所以,很多投资者可能想参与。

  四大AMC中已有两家在香港上市,但估值很低,可能是AMC的不良处置业务标准化程度低,很难估值,海外投资者并不信任,所以给了低估值。

  而省级AMC暂无上市标的,未来或许会有。

  第四类民间AMC是各种参与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的合法投资者(先从AMC处收购不良,再处置获利)。任何合法投资者均可充当此类AMC,这里可能会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再考虑一个不良资产供需的问题。经济不好,银行不良越来越多,供给越来越多,但AMC家数实在有限,所以慢慢会导致不良资产的价格下滑。比如此前不良收购价高到达5折,近期是3折上下。如果再往下掉,银行就会觉得不合算了,就宁愿自己处置。所以,3折左右可能是个底价。

  另外,2004年那轮不良剥离,AMC收进来后,刚好赶上经济复苏,于是大赚一笔。但此次,我国经济会触底反弹,但不太可能重演上一轮经济强劲复苏,再加上很多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落后产业的不良,有可能处置难度极大,所以AMC未来的收益预期不宜太高。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5年7月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资产银行投资金融资产管理坏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姚振华会因摧毁万科名留青史 姚振华算不得是“野蛮人” 贸然介入宝能可能遭遇损失 先富真的能带动后富吗?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你们真的看懂了险资举牌的用心么? 不必担心去产能引发大规模失业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王石是如何得了美女丢了万科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