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的看懂了险资举牌的用心么?

2015年12月15日 23:08  作者:宋聆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宋聆

  看起来都是举牌,但背后的目的和动力,还是要因人而异。好比结婚,有人想找灵魂伴侣,有人要找吃饭搭子,还有的就想玩仙人跳。设立保险公司的目的不一样,决定了他们的行事路数也不一样。

你们真看懂了险资举牌用心么你们真看懂了险资举牌用心么

  最近,有关于险资当野蛮人的新闻真是看也看饱了,怎是刷屏二字了得。看了诸多分析文章,真叫看得脑仁都疼。我深深又十分土鳖地佩服一看就不是保险行业的人的聪明智慧。真的,得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有那么那么那么多的招数、目的,所谓屠龙刀,就是指你们。请一定不要谦逊。

  但你们真的看懂了险资这一系列的举牌么?说实话,我没看懂。我也很想一招致命摆出个“老子看透了你”的POSE。可惜,我没有那个能力。

  首先,我对“监管要求限制说”不是很感冒。

  有文章称,险资不可能控股房地产公司,因为保监会有限制,说险资不能从事房地产开发。又有文章称,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股权投资有要求,必须是保险、非保险类金融企业或与保险相关的企业。

  我必须说,我的意见和你不一致。

  保险公司不能的是“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并非不能当这类公司的股东,这种表述在保险资金关于不动产投资的文件中得到了强调。

  至于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股权投资的限制,对不起,确实是有限制,但对于“股权”的定义也是清清楚楚:仅限于非上市股权,也就是说,像这种对上市公司举牌不在此限。

  SO,保险公司别说举牌,真控制了哪家上市公司,至少明面儿上,不算违规。

  其次,我对“偿付能力说”虽然很觉高大上,但还是觉得有疑问。

  通过搞蓝筹拉偿付能力,这种说法我起初也觉得很有道理。某些保险公司,开业时间短,以大量高现价保单冲保单规模,产品期限普遍较短、且面临到期,流动性有严重问题,并且股东本身实力不是很雄厚、掏股东的钱堪比拔公鸡身上的毛,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偿付能力简直如悬在头上的剑,年底届至,编偿付能力报告的日期迫近,他们有极大的动力去粉饰偿付能力。

  但在仔细研究了偿付能力监管及编报规则后,我还是觉得有些疑惑。

  偿二代还未开始实施,拉涨停凶猛举牌就为布局偿二代,确实有点过于壕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即便确实是为了布局,那依据偿二代的规则,沪深300指数的股票虽然具有正面效应,但如果持仓规模不够大,效果不明显。而且,有比沪深300指数效应更明显的股票却并没有被举牌,这作何解释?

  按现有偿付能力编报规则,保险公司持有的未被证券交易所实施特别处理的上市股票为认可资产,应当以该类股票账面价值的95%作为其认可价值,没有提蓝不蓝筹的事。

  虽然目的很可能,时点也很接近,但到底是不是这个,技术上存疑。

  第三,权益法和成本法,直接粉饰自己的报表,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比较高,也比较符合土豪所熟悉的路径与手段(说实在的,要搞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真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小保险公司,人才有限)。好像之前有人成功过,搞得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极其大,管它险资非险资。况且,有人想过没?如果拿到了股份,再去做质押融资,这笔买卖好像也不错。相当于一笔钱,搞了好几件事。

  有的大佬手腕纯熟,离开资本运作这个话题,还真不应该。大家可以多多关注下民营保险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在资本市场的动态,很有意思的。

  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需求。

  比如,举牌房地产公司的,有的是房地产业起家的,有的是在保监会允许投资不动产前就以各式各样的名义买了好多不动产或土地的,他们在买房地产公司上的需求是一样的吗?

  再如,股东本身有钱,或者说,其起家的行业并非是等着保险去输血的,与其最起家的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需要拿保险当融资平台的,也不是一回事。

  或者,靠在二级市场捣腾发家的,和以保险为主业的,心态肯定也不一样。

  看起来都是举牌,但背后的目的和动力,还是要因人而异。好比结婚,有人想找灵魂伴侣,有人要找吃饭搭子,还有的就想玩仙人跳。设立保险公司的目的不一样,决定了他们的行事路数也不一样。对于有的公司来说,保险公司真的就是一个杠杆平台。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正经保险人心里多少是有些不舒服的,哪怕传媒市场、资本市场把他们捧的很高。

  13号文后,保险资金运用实行大类监管。按这个文件,投资限额的计算口径为监管比例乘以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也就是说,这个乘数越大,所可投资于某一类资产的限额就越高。这就是滚雪球的效应。如果你有本事吃掉一个并表的大公司,你的资产负债表就跟着变大,你就可以有更多的额度去投资。

  文件的本义本是放松限制,但却刺激了投资。杠杆化的这么明显,是不是符合保险业的主旨?到底该怎么玩保险?建议保监会给保险业一个答案,也给上市公司一个答案。否则,别以险资的实力,说个把房地产公司,宇宙行也收得来。到那时,保监会也出一个实质上起不到多大作用的、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压力测试的通知了事么?

  (本文作者介绍:宋聆,关注保险业中宏观的运营与发展。)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保险公司房地产万科险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美国人为啥不关心经济增长率 老艾侃股:反攻行情成功启动 继续二八轮涨 中国如何应对刚性泡沫之忧?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郭广昌的“三个相信” 扒一扒给骗子站台的经济学家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王石是如何得了美女丢了万科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结婚证有效期7年你还结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