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实现利率市场化很艰巨

2014年07月11日 12:07  作者:余丰慧  (0)+1 我有话说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余丰慧

  金融体制的每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定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否则,两年时间表可能又放一枚空炮!

  周小川表示,利率市场化需要时间框架,但我们还是认为两年内应该可以实现(7月11日《经济参考报》)。

  这是周小川行长第二次表态两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任务。凸显中央政府对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视。正如周小川行长所言:“我感觉,中国最高层领导都是说改革要有紧迫感,要只争朝夕,所以我们按此进行准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枢纽和核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看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上个世纪90年代前,中国只有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连商业银行都没有。90年代末期四大行才开始向商业银行转轨。利率、汇率、资金资本国际自由流动等根本谈不上,存款保险制度、金融企业破产等更是天方夜谭。

  一个客观事实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严重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经济市场化与金融过度管制的矛盾,使得金融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凸显出来。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金融资源配置上的严重不公,导致中小微企业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大大降低,扼杀了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要素,从而使得整个市场经济机制被严重扭曲。

  这几年金融体制改革提速,利率、汇率、资本金融项可自由兑换流动等项改革都大大向前推进了。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剩下最后一座堡垒——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改革。但这却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最重要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周小川行长已经给出了两年内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表。以笔者看,这个时间表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紧迫和艰巨,不并一定表现在利率市场化本身,而表现在与之相配套的一些金融改革项目上。

  利率作为资金价(2769.99, 10.79, 0.39%)格,完全由市场化形成和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资金资本必须完全不受管制的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只有在这种要素充分竞争情况下,才能使得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形成公平的价格即利率。站在开放经济角度看,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在国际间能否自由流动和交易,不仅对汇率,而且对一国利率都有影响。同时,站在开放经济角度,汇率市场化程度如何对国内利率也有不小影响。再者,更加重要的是保护存款人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完全市场化的重要前提。牵扯银行破产问题的银行破产条例都应该先于利率完全市场化而出台。

  发达国家利率完全市场化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我们以美国为例,在1933年经济金融大危机时期,美国一年倒逼银行9000多家,随后联邦政府筹建出台了存款保险制度和机构。二战后初期美国、加拿大等国率先实行了资本和金融交易项目可自由流动和兑换。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汇率才完全市场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国 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蒂格尔法,对银行进行了严格管制:活期存款零利率;存款利率实行严格的上限管制;只能发放流动性资金贷款,并严格限制贷款利率上限;存贷利差一般维持在3%;银行不能跨州设立机构等等。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开始有所松动和动摇。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金融管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企业发展了,才开始修订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蒂格尔法,放松了金融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步伐。1982年的两大措施备受关注:一是将这个时期的金融创新产品包括类似于中国的余额宝[微博]创新产品全部合法化;二是为了应对存款等管制放开的风险,将存户保险资金金额从4万美金提高到10万美金。并承诺4年后彻底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终于于1986年4月美国彻底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贷款利率除住宅贷款、汽车贷款利率等少数例外,也一律不加限制。就此,1986年4月美国利率彻底实行了市场化。

  这启发中国,两年实行利率市场化要做的前期工作还很多,任务也非常之艰巨。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破产条例;加快汇率、资本金融项目跨境自由兑换和流动改革等。同时,还必须应对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资金价格走高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央行[微博]如何引导利率走势,使用哪些有效工具等等。

  总之,金融体制的每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定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否则,两年时间表可能又放一枚空炮!

  (本文作者介绍:著名财经金融评论家,知名网评人,著名专栏作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十大网评人》荣誉称号。)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央行两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
分享到微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