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别太害怕外资撤离

2013年07月26日 12:47  作者:余丰慧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余丰慧[微博]

  外资撤离特别是外商加工企业撤离中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过去我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过多依靠的是行政手段的让利优惠,今后吸引外商投资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本资源的作用。“只要有了梧桐树,不愁招不来金凤凰”,我们不必过于惧怕外资撤离。

外资撤离特别是外商加工企业撤离中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外资撤离特别是外商加工企业撤离中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曹宏瑛25日表示,外资企业向中国周边国家转移是个别现象,并没有形成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趋势(7月25日 新华网)。

  近期关于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声音又起。客观地说,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外资撤离中国确实与日俱增。有调查数据显示,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中国制造成本节节攀升,目前东南亚鞋业已抢走中国30%的订单。

  以笔者看,外资撤离特别是外商加工企业撤离中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外资进来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会有今天的结局。外资是如何进入珠三角、长三角呢?改革开放初中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资本严重匮乏,可谓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全方位极度短缺。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引进外资心切,纷纷给出超级优惠条件吸引外资,包括:较大幅度减免税费、超低价甚至无偿供应土地、超低价供应资源能源等。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吸引外资。当时的情况是,外商投资的优惠条件远远大于内资。使得一大批外商投资纷纷落户中国特别是沿海地区。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外商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要求所有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的呼声四起。后来,慢慢统一了内外资税收,再接着外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不复存在。

  同时,资源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攀升,环境要求越来越越严格,特别是人民币较大幅度的升值,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35%以上,使得外商加工企业利润非常之薄甚至赚不到钱。外资外商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无论是利润空间还是思想空间都落差很大。转移到东南亚劳动力等成本更低的地区是一个必然趋势。

  商务部呼吁外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是,从生产成本看,中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地区没有可比性。就劳动力成本来说,目前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工人月薪大约是500美元,印尼大约300美元,而越南只有250美元左右。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也不会低于越南的250美元。同时,中西部地区在吸引外商投资上对环境要求不会像过去那样低门槛或者无门槛。环境成本不可能降低。税收、土地如果让利优惠过多的话,又牵扯一个国民待遇的市场公平原则问题。因此,铁心撤离的外商依靠现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包括中西部在内,留是留不住的。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过去我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过多依靠的是行政手段的让利优惠,今后吸引外商投资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本资源的作用。我们要依靠中国13亿人口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依靠中国高储蓄国家的巨大消费能力潜力,来吸引外商投资;要依靠政府管理部门向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高效、廉洁服务,提高外商投资、进出口贸易便利化程度,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依靠尽快健全维护市场经济机制公平公正运行的制度规则,通过制度创新,来吸引外商投资;依靠我们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高效的航空运输业等完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来吸引外资。

  这样的话,我们就有底气不必惧怕任何外商撤离。既是一时撤离,也还会最终回流中国的。我们相信仅中国13亿人口这块超大的消费蛋糕,满脑子都是商业细胞的外商是不会熟视无睹的。一个例子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日本企业转移到泰国,但一两年时间就饱和了,泰国的基础设施承受不了,进而水、电等也出现短缺,后来这些企业又转到马来西亚、印尼。现在东南亚国家依然面临这样的问题。

  东南亚国家大都是中小型国家,容纳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无论劳动力后备大军,还是资源能源,以及基础设施上都与中国包括中西部地区差距都很大。外资集中撤到东南亚国家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会被拉升起来。到头来,外商必将重新回流中国投资。

  自2011年底开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一路下行。去年5月虽一度止跌微升,但此后的8个月,中国吸收外资金额持续呈降势。不过,今年2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首次实现8个月来的“负转正”,随后显现出相对平稳的走势。证明外商投资已经出现回流中国迹象。

  “只要有了梧桐树,不愁招不来金凤凰”,我们不必过于惧怕外资撤离。

  (本文作者介绍:著名财经金融评论家,知名网评人,著名专栏作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十大网评人》荣誉称号。)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外资中国外商投资撤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