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药房托管能否让看病不那么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04:19 中国青年报 | |||||||||
今年10月,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入了药房托管的实质阶段。至此,南京雨花台区已有铁心桥社区卫生院、西善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等五家医院进行药房托管改革。这标志着南京雨花台区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行药房托管改革。 药房托管指的是,医院与医药公司签订药房托管协议。根据协议,医院把药房的经营权全部交给医药公司,医药公司每月将药房营业额的30%至35%上缴给医院。医药公司必须
这项改革启动于今年5月,其是否能像改革者希望的那样,破解医药不分、看病太贵的难题呢? 两难之中的改革 老百姓看不起病,主要是因为药费贵。药费贵主要是由于中间环节多,医生受利益驱动滥开药、开贵药所致。其背后暴露出来的是医药不分、靠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弊端。 不久前,陈女士因患急性阑尾炎住进一家大医院,住院16天花费1.2万元,其中各种抗生素费用就达8500多元。当医生的女婿后来发现,陈女士住院期间使用了很多高档抗生素,而当时陈女士的情况完全没必要使用抗生素。即使在有症状的时候,也可以用普通抗生素,这样至少可以少花一半的费用。 推行这项改革的南京市雨花台区卫生局说,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看不起病,一直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而医疗行业的拿回扣、低质高价、开大处方等不正之风已是“积重难返”。究其原因,主要是药品流通领域80%的药品都是“捆绑”在医生处方上通过医院药房销售给患者,药品经销商中谁占领医院这个重要市场谁就能获利。药品从出厂到医院,需要经过各级销售部门诸多环节,使药品定价虚高,为药品销售留下了足够的利润空间。一些药品经销商为促销,竞相以药品“回扣”的方式贿赂包括药剂人员在内的医务人员,因而医药行业的不正之风得不到根治,并且在一定程度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 药品收入通常占到中、小医院总收入的60%左右,如果将药房从医院分离出去,医院的正常运转就会受到影响,这是多年来医药分开“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但是,如果继续医药不分、以药养医,药品虚高就难以得到根治。 雨花台区的“药房托管”正是在这种两难下诞生的。从今年5月起,这个区的几家区属医疗机构陆续与医药公司签署“药房托管”协议,试图通过“药房托管”来破解医药不分、看病太贵的难题。 卫生局:药房托管达到了“三赢” 南京雨花区的铁心桥社区卫生院是最早推行“药房托管”的医院。它和江苏医药实业公司签了为期3年的药房托管协议。 据铁心桥社区卫生院的朱院长介绍,药房托管半年来,基本解决了医生滥开大处方的问题,平均单张处方值由原来的55.14元降到了47.16元,药房药品的单价也有一定幅度下降,药房营业额已经由去年所占全院营业比例的55.04%下降到42.28%,全院总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8%。9月,医院搬进了新地址,硬件设施比以前好,门诊量有较大增长。总的说,药房托管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朱院长说,以前医院自己经营药房,负担很重,一次要准备总价在40万元、够用4个月800个品种的存货,这对一家集体所有制的医院来说,资金压力很大。由于环节多,药品回扣多,医院利润并不高。且大处方问题屡禁不止,老百姓看病花费高,意见很大。医院是两面不讨好。现在,把药房交给医药公司经营,每年医药公司固定交给医院一定数额的营业额,医院不用占用资金,反而更轻松,正好腾出精力抓医疗水平和服务,患者的满意度也比以前高了。 雨花台区卫生局的一份文件称,铁心桥社区卫生院的药房托管改革,达到了几个目的。一、规范了进药渠道,保证了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二、实行价格联网,药品价格得到及时调整,群众更得实惠;三、切断了药品“利益链”,基本杜绝了药品“回扣”现象;四、大处方减少、药占比下降,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五、以合同形式,保证医院药品利润和药房职工利益;六、减轻了医院资金周转压力,又扩大了医药公司的市场份额。开展药房托管工作,达到了群众、医院、药商“三赢”。 南京市雨花台区卫生局谢书记介绍,药房托管作为一种探索,初步达到降低药价、抑制大处方的目的。 当初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区首先改革,一是由于所涉的都是中小医院,因改革而引起的波动不会太大。此外,这些医院自身要求改革的积极性高。如第一家试点的铁心桥医院,就是医院主动提出的。 当时设定的改革目标就是降低患者负担,这就包括降低药价和降低处方值两方面。谢书记举例说,同样是治疗过敏,两毛钱的扑而敏和两元的西斯敏疗效差异不大。现在,医生会更多选择开便宜药品,这在医院药房的营业额上已有反映。 谢书记说,在控制大处方上,现在医院对医生的管理更为严格,医生很难再为医药公司多开药方。万一开了,由于每家公司的药品不一样,医生要通过“统方”(统计药方)来计算他为各个医药公司所开出的单品药数量,经过统计核实后,才能从医药公司提到回扣。现在医院对“统方”控制很严,员工间互相监督,再加上利益冲突,医生在“统方”时很容易被发现。而一家医药公司想把医生开药方到统计药方所经过的环节全部买通,几乎是不可能的。 根据协议,医药公司如被发现有买通医生的行为,除了被终止合约外,还要承担大笔违约金,风险太大。 在铁心桥医院挂吊瓶的赵老太太说,现在药价是比以前便宜了。以前,她挂两瓶消炎的药水就要80多元,今天开了3瓶才90多元。当然,她并不知道什么“药房托管”的事。 专家:能否根治“以药养医”还需观察 业内人士认为,药房托管这一形式是冲着以药养医的顽疾来的。在国家拨款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果硬性把药房从医院剥离出来,医院将无法生存。于是,药房托管应运而生。就医药分家的大方向来说,这是一个很有益的尝试。 但专家也认为,实行药房托管后,医院与医药公司的利益关系仍然存在。有媒体分析说,药房托管只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药房的所有权仍属医院,只是经营权、管理权等交给了托管单位。因此,药房托管只能是医药分家的过渡模式,因为相关配套政策的缺乏,不能指望它真正解决药价高的问题。 药房托管后,医院与托管单位之间其实还是存在利益分配问题。例如在铁心桥卫生院的药房托管改革中,托管单位省医药公司需按照双方约定的比例,将一部分经营利润上交铁心桥卫生院。专家认为,只要存在利益关系,无论是所有者还是经营者,都希望是越多越好。 其次,药房托管后,医院与药房在形式上分离了,医药代表不再直接与医生发生关系,但是因为存在上述利益关系,且托管单位承担经营权后同样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药品经营的问题仍然存在,只不过是利益链的组成有所改变。 因此,对南京雨花台区医疗机构“药房托管”改革的效果,专家建议还需冷静观察。 李想 本报记者 郁进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