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为何留不住中国企业?

2012年08月13日 13:31  作者:蔡成平  (0)+1

  文/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  蔡成平 (微博)

  5年前,作为第一家首次公开发行即被东证批准直接登陆主板一部的非日本企业,中国博奇环境科技(控股)公司的东证上市曾轰动一时,但7月30日博奇从东证退出。5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东证为何人气直降?中国企业适合选择东证上市吗?

  7月30日,中国博奇环境科技(控股)公司宣布从东证退市,当天的收盘价跌至3700日元/股。这意味着在东证一部主板上市的中国企业归零,仅剩下“新华财经”停留在二部创业板。

  有业内人士向笔者透露,“新华财经”实际上是美国人在香港设的公司,实体在香港和东京,“新华”之名系租用,从实体、资本关系、主要创业者等方面严格地讲,很难称得上是“中国企业”。笔者向东证查询显示,“新华财经”的国籍是“英属开曼群岛”。

  新华财经日本公司社长小泽裕美对笔者表示,“新华财经和博奇都登记在开曼群岛(注:世界著名的避税地),但在日本通常被视为‘中国企业’。股东是日本人,管理层是中国人。其实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并不那么重要”。

  回顾5年前的8月8日,博奇作为第一家首次公开发行即被东证批准登陆主板一部的非日本企业,可谓轰动一时。首日股价即从每股16万日元的公募价飙升到27.6万日元,最高时创下28万日元纪录,最终收盘于25.8万日元。

  8月9日,日本大部分报纸都刊登了博奇时任总裁白云峰[微博]的照片,朝日新闻还在“人物”专栏加以介绍。读卖新闻分析称,“在中国难以筹得成长资金,而来到日本谋求发展的中国博奇,与东证打算增加以亚洲为中心的外国企业上市的想法不谋而合”。

  博奇2007年在东证上市时,各方都给予了极高的期待。媒体用“合不拢嘴”来形容白云峰在上市当天的心情。

  在开盘仪式上,时任驻日公使参事官吴江浩盛赞“这为中日两国经济交往开了新篇章”;东证总裁齐藤惇亲带多名董事出席,宣称“东证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博奇的上市必将引起广泛关注,带动更多中国企业前来”;白云峰则将东证上市视为“今后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但5年过去,所有的这些“期待”均告落空。

  8月8日下午,现任国能中电董事长的白云峰在新浪微博上写道:“5年前的今天,我站在东证敲响了中国企业主板上市的第一声钟响。虽然早已离开博奇,但我一直时常想起博奇的点点滴滴,想念博奇员工阳光的笑容。博奇带给了我很多荣耀,但也有很多的遗憾反思,只有在国能的平台上把节能环保事业做好,才能填补内心的愧疚。”

  8月8日晚间,笔者在新浪微博上惋惜地写道“博奇也走了”。白云峰引用歌词回复道:“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也曾伤心落泪,也曾黯然心碎,这是爱的代价!” 

  那么,博奇在这5年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爱的代价”?作为世界三大证交所之一的东证,又为何缺少中国企业?

  第一波冲击:亚洲互动传媒遭摘牌

  博奇上市4个月前,亚洲互动传媒公司(Asia Media Company Limited)即作为第一家中国内地企业在东证上市,开创历史先河。

  当时,亚洲互动传媒公司只是一家新兴企业,业务主要是通过有线电视网提供电视节目指南,并经营电视广告代理。在其公开的大股东名单中,电通、伊藤忠、DOCOMO等著名日企赫然在列。其首日开盘价为672日元,6个交易日即实现股价翻番,当年7月19日一度暴涨至2055日元。

  但这一上市是异常短暂的,仅存活了1年零4个月。2008年6月3日,其日文网站上发表公告称,公司CEO崔建平在未得到董事会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挪用全资子公司1亿多资金,为其个人创办的另一家公司进行债务担保。崔建平随即被免掉CEO职务。

  对此,业内人士对新浪财经表示,“那其实是极其低级的愚蠢的错误,崔建平若在锁定期后卖出部分股票的话,足够填补债务了,但他舍不得放弃股票控制权。当然,更低级的错误是财务、法务、券商等都没发现他过去的债务问题。”

  亚洲互动传媒在公告中表态将追究崔建平的民事及刑事责任,但未有任何进展。2008年8月1日,东证开始采取行动,宣布“为保护股东及投资者利益,已向北京市公安局[微博]举报,要求追究崔建平刑事责任”。由东证直接出面追究上市公司原经营者责任,这在东证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8月20日,东证将亚洲互动传媒转入“整理板块”,收盘价跌至6日元。一个月后的9月20日将其摘牌,勒令退市。这一事件对东证是极大的打击,负责上市审核的野村证券和东证遭到媒体和股民狂风暴雨般的痛批、指责。

  股市对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也表现出不安,中国企业的形象在日本股民心中一落千丈,日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投资中国企业的“风险”。东证表态将推迟准备上市的其他中国企业的上市日期,而刚在东证上市一年的博奇也深受其累,股价出现暴跌,8月20日的跌幅高达近8.5%。

  第二波冲击:驻日代表遭逮捕

  除亚洲互动传媒的冲击外,曾任博奇副总裁兼驻日代表的宫永浩明(注:日籍华人、旧姓查)今年3月26日遭日本警方逮捕,所产生的影响也甚大。与其一起遭到逮捕的还有Celartem公司总裁池田修、取缔役藤本秀一,宫永浩明在该公司担任CFO。

  Celartem公司宣称,“这些事都是宫永浩明主导,他是公司财务总监,有许多环节操作不规范。公司在管理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得宫永浩明有了财务造假的可乘之机”。

  Celartem以图像处理技术为卖点,曾被誉为“IT风投明星”,但2001年12月在大证上市后,连续7年财务赤字。至2009年2月,市值跌至市场规定的最低标准,濒于退市。时任董事的池田修找到了宫永浩明,宫永浩明通过白云峰结识了两位中国投资者——赵广隆和庄莹。

  不久,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基金公司WCI和NLG分别注资6000万,收购Celartem公司16.62%的股权。WCI和NLG的所有人分别是赵广隆、庄莹。此二人都曾任职北京电力系统,庄莹则曾以北京诚信能环副总裁身份出席论坛。

  此后,Celartem以15亿日元收购诚信能环,当天股价收于1.83万日元,较2009年年初上涨300%。股价突然大涨引发日本证交会注意,证交会怀疑存在“以提升股价为目的的不正当行为”,并怀疑中国企业可能参与其中。

  证交会和特搜部通过强制调查发现,Celartem增资时来自WCI的资金在存入Celartem账户后,又还给了WCI。调查最终认定,一系列中资注入后,诚信能环实际收购和控制了Celartem公司,从而使诚信能环不必经过日本上市手续,就得以借壳上市。

  复杂的Celartem增资案,最终让宫永浩明等人铃铛入狱,这无疑也极大地影响了博奇在东证的信誉度。“这一事件影响极坏”, Chinalyst投资顾问公司CEO孙田夫对新浪财经如是表示。

  新华财经日本公司社长小泽裕美也对笔者表示,“坦率地讲,在东证上市的中国公司在日本股民心中的印象都不太好,股价波动风险很大。我当年购买博奇股票时,每股20多万日元,但此次MBO的股价仅6000日元/股,为当时1/30,即投资100万日元,现在贬至3万日元。波动如此大,很难树立起好印象”。

  东证所为何没人气?

  不过,除了中国企业自身存在信用不良等问题外,东证本身也存在大量无法忽视的问题。

  小泽裕美表示,“中国企业要想在日本上市、并加以维持,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连日本企业都开始寻求海外上市,比如经营柏青哥连锁的daynam最近选择去香港上市就是一个例子。在本国外的地方上市,只需要支付的律师费、监查法人费等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实际上,与辉煌时相比,东证已难掩颓势。东证曾是与纽交所、伦敦交易所齐名的世界三大交易所之一,1973年第一家外企在东证上市,1991年即增至127家。但在博奇上市后的第二年(2008年),选择去东证上市的外企为零,且美国波音公司等8家著名外企纷纷宣告撤离,含博奇在内只剩下17家。

  为确保上市企业不是“带病上市”,东证在审核时,除考察其产业是否具有先端性和前瞻性、能否保证持续增长外,对经营发展体制的审核甚为严格。

  2007年博奇实现东证上市后,白云峰用一个“难”字来形容两年的上市之路,“可谓甜酸苦辣,东证的要求实在太严格了”。博奇为上市整整准备了两年,委任的代理机构是赫赫有名的大和证券。

  近些年,东证的人气之所以急转直下,当然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近20年低迷不振这一大背景有关。

  但除此之外,孙田夫认为,“日本资本市场的魅力不够。相对HK、SNG或美国市场,市盈率(PER)较低。上市后的流通性较差,增资、再融资的可能性低”。

  对企业而言,上市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融资和提高知名度。白云峰曾透露称,博奇通过东证上市“获得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但直接借鉴川崎重工、千代田化工公司的技术起家的博奇公司,到最后都未能真正打入日本市场,也未能收购成功一家日本企业。

  总体而言,东证对境外企业的接纳度比较低,在东证上市的国外企业占不到总量的2%。日本股市政策对外国企业不算友好,接连发生的会计欺诈事件、以及最近的野村证券内幕交易事件,也让东证的信誉下降许多。

  此外,东证上市后,公司的维持费相对较高,即所谓的“日语成本”。除年报、季报外,还必须有东京事务所、进行信息披露等。相对而言,国内日语专业人才较少,财务法务等方面的费用较高。

  而且,日本投资者对外国公司往往了解不够,许多外国企业正是 由于股票流通量不够,最后不得不选择退出。

  但更重要的是,在孙田夫看来,“东证正日趋官僚化,越来越不能承担风险。东证不以赚钱为目的,他们自以为是政府机关、社会良心”。

  近些年,东证在中国内地举办过多次推介会,且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但在吸引中国企业上市方面仍存在许多障碍。

  比如,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广泛存在“集团公司--上市公司”这样一种两层楼结构,这一结构在纽约、伦敦等是被容许的,但东证不接受,东证只寻找貌似结构清晰的小型公司,这也是大型中国公司不会选择东证的原因之一。

  孙田夫分析称,“东证认为两层楼结构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实际上,日本的‘西武集团--国土公司’就曾利用这一结构做了十几年,用尽各种手脚”。因此,可以说东证这样做是有历史原因的。

  那么,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有必要去东证上市吗?

  易宪容认为,“中日双方政治上的有关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中国企业在日本无法获得良好的资本环境,最好不要去东证上市”。

  对此,孙田夫认为,“如果怀着确实想打入日本市场或收购日本企业(及其技术、管理)等具体目的的话,可以考虑。单纯地为了融资的话,目前不推荐东证”。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中国企业越来越引起日本投资者们的关注。小泽裕美也认为,“随着中国企业在日本的被认知度越来越高,若能实现在日本融资、在日本运营、在日本雇佣等现地化经营的话,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鼓励的好事吗?”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著有《柳井正与优衣库》。)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