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印度:印度国考堪比科举

2012年06月11日 11:29  作者:吴顺煌  (0)+1

  文/新浪财经印度特约观察员 吴顺煌

    在印度,考上中央公务员堪比中国以前中了科举。这是一起关乎整个部落、整个种族(唐嘎来自曼尼普尔邦的三大种族之一的Kukis)、甚至是整个邦的大事。此考是诸多政府或私营部门招募考试中的王中王,每年超过50万人报名,最终只录取900名左右,命中率小于0.18%。

  “我的表哥上榜了”!突然有一天,来自印度曼尼普尔邦(Manipur)的唐嘎(Thanga)兴奋地向笔者报喜,原来是传说中的他那考了八次印度中央公务员的表哥中榜了!

  唐嘎异常兴奋,从网上确认消息后,他不断地向亲戚朋友打电话报喜,在印度,考上中央公务员堪比中国以前中了科举,对于唐嘎这样来自印度东北部的部落家庭来说,这是一起关乎整个部落、整个种族(唐嘎来自曼尼普尔邦的三大种族之一的Kukis)、甚至是整个邦的大事。

  科举般的“国考”

  所谓的印度“国考”,指的是印度中央公务员考试(Civil Service Exam)。此考是诸多政府或私营部门招募考试中的王中王,每年超过50万人报名,分两阶段的笔试和一次面试,全程考下来横跨一年,最终只录取900名左右,命中率小于0.18%。也就是说,千人还取不到2人。考上者按照成绩将被分配到中央政府的管理部门、外交部门和警察部门去工作。

  在印度,通过中央公务员考试系统而进入政府的工作是香饽饽,不仅福利好,收入稳定,寻租机会也高。对于普通人来讲,也唯有此途径,才能做到一步登天。因此,尽管要考上难于登青天,每年依然还是会有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向中央公务员考试冲刺。

  印度最高学府德里大学周边的居民区,像中国大城市里的城中村,握手楼密密麻麻,每年都聚集着上万租客,他们甚至几个人合住一个小单间,报读附近琳琅满目的考试培训班,混进学校的图书馆里复习,准备长达一年两年,仅为了这“国考”,期盼成为那千分之二。

  唐嘎的表哥丹增(Tenzing)也是其中一员,而且其漫漫考路比他人还要长得多。大学毕业后,丹增特地休息了一年,在德里大学北校区附近的“城中村”住了一年,专门备考。不过结果也是意料之中,那一年,和大多数初次备考者一样,他连第一阶段的笔试都没过。“第一年只是练笔”,唐嘎颇有经验地告诉新浪财经。

  随后,丹增申请了德里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一边上学一边备考,终于有一次进了面试,可惜还是没有考进。直到他到曼尼普尔大学读博士,总共考了八次,五次进了面试,在去年终于修成正果,顺利通过。

  然而,由于去年排名太靠后,800多名,怕分配到不如意的职位,丹增决定再考一次,把亲戚朋友都吓了一大跳,还好今年又顺利通过了,前进了100名!结果一出,丹增表示不再考了,博士也将要中断,就等着踏上铺满黄金的仕途路了。

  条条大道通“考试”

  当得知丹增中榜消息时,正值德里大学期末考试,平日里因学习压力而略显消沉的唐嘎,身上的学习冲劲顿时加强了十倍,他可能从丹增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

  唐嘎和丹增都是来自印度东北部的部落家庭,他们家族是当地部落的“王”(King),管辖着几个大山和几个小村庄。但因为当地经济落后,即使当“王”生活也是马马虎虎,他们父母还是竭尽所能把孩子送到首都德里,就是希望他们能跑出大山,通过读书,出人头地。

  印度政府对特殊群体还有优惠政策,普通人一生中最多只能考四次中央公务员,部落阶层考生(Tribes Candidates)却不受次数的限制,而且在今年的910个席位中,有490个席位专门留给特殊阶层的考生,其中有78个是专门留给来像唐嘎这样的部落家庭的。这样子,即使基础相对薄弱,那也能看到希望。

  不过上榜谈何容易啊,即使印度东北部的8个邦加起来,每年上榜还不到8人,来自部落的更少,所以笔者每碰到备考的印度朋友都会好奇地问:“要是最后考不上,怎么办,几年青春就白白浪费了吗?”

  其实不然,除了“国考”,每个人口里都会嘣出各种新的招募考试出来,比如说银行招募考试、军队招募考试、教师考试、铁路部门考试、地方警察招募考试,甚至私人公司招聘也要考试,等等,简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中央公务员是所有考试中最难的,如果考几次之后不中,再去考其他的,就容易多了”。就读于德里大学哲学系的阿姆宁(Umaring)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原来,整个印度招募系统,几乎就是一个考试系统,而中央公务员是金字塔的顶端,“国考”落败,还可以再依次往金字塔下面扩散,还有好多选择机会。

  比较懒散的阿姆宁告诉新浪财经,他没想过能够通过“国考”,但至少也会去考两次,也能为其他考试练兵。这个暑假,他除了报考中央公务员,“去看看试卷是怎么样的”之外,他还会报考National Eligibility Test (印度申请博士和大学教师资格的考试)和Bank PO Exam(印度银行系统的培训生考试),并声称以后会专攻这两个考试。

  退一步讲,先考上个职位,有份工作再说,以后还能边工作边参加“国考”。德里大学圣·斯蒂芬学院(St Stephen College)的历史系老师就曾向新浪财经报怨,学校好不容易招进新教师,经常出现新教师半途去参加“国考”,被录取后辞职了,最后只能要求老教师去补课。

  不过像法律系的学生,也有专业的法官考试。来自法律系的桑吉夫(Sanjiv)前不久则通过了民事法官考试(Civil Judge Exam),并隆重了举行了Party,当时还兴奋地塞了一块大大的蛋糕给我这位外国友人,并连声高呼:“我将成为一名法官!我将成为一名法官!”那也颇有“十年寒窗苦,今朝终中举”的味道。

  据说,在德里大学的法律系里,几乎所有人都会去考这个试,但一个班一年也不会超过5个人通过,中榜后就进入印度政府的法律系统,先被分配到地方法院,然后再慢慢升职。印度可是个法院比政府还要强大的国家,前途也是不可衡量。

  即使是在印度IT公司里非常吃香的工程学生,印度工程服务考试(India Engineering Examination)却是很多工程学生首选,通过考试者可分配到一个与工程相关的政府职位,考不上了,再去找工作也不迟。

  印度独特的“考试景色”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除了少数的商业类和工程类学生外,文科、医科、法律等等学科的就业,都与“考试”脱不了干系。几乎条条大道最后都要走向“考试”这一关,考试种类也是数不胜数,五花八门。

  比如说印度的铁道部,拥有160万雇员,号称世界最大的雇佣部门,每年就得招募20万新兵。这些新兵,分为四个类型,什么专业都有,并通过中央政府、铁道部及16个铁路分支20多个不同类型的考试,分别涌进铁路系统。

  即使是招募如此多的新兵,竞争也是相当激烈,6月3日,铁道部16分支中的阿拉哈巴德招兵,就有13万人报考,人满为患的考生直接就露宿火车站,还成为考试一景!

6月3日,印度阿拉哈巴德出现了约13万准备参加铁路系统招工考试的考生,许多人选择了露宿街头或火车站。(图片来源:路透)  6月3日,印度阿拉哈巴德出现了约13万准备参加铁路系统招工考试的考生,许多人选择了露宿街头或火车站。(图片来源:路透)

  6月3日,在拉贾斯坦(Rajasthan)邦举行的第三等级教师招募考试(通过后成为1-8年级的教师)中,117万人竞争4万个岗位。由于参加人数众多,为防止出现意外事故,大量警察布置在各考试中心。考完试后,在首府斋普尔(Jaipur)火车站和汽车站,政府也出动工作人员和警察疏导交通,部分人群被分流到警察扎的营里等候坐车。不过还是有大量没有座位的考生,挤上火车顶和汽车顶高兴地回家了。

  印度媒体评论说:“虽说有些考生对安排不满,但最终还是和平地考完了”,像是松了一大口气。

  然而,位于印度东部的加尔各答(Kolkata)警察局却松不了气,就在上周,超过70万的考生参加了加尔各答巡警考试项目中的体能测试,竞争2550个席位,每天有55000个考生进行体能测试。

  上周三,有人反映最近高温酷暑,是否需要推迟测试,当局声称当巡警就得考验考生体能,此次体能测试正好是个锻炼机会。没想到由于在烈日下等待长达5-6个小时,有一位考生上跑道后当场中暑死亡,两位考生晕倒。

  据媒体调查,考生需要早上7点钟到场,在早上10点钟至下午4点钟进行体能测试,政府免费发放的水和补液盐(ORS packets)到了考场却变成需要考生购买才能享用。结果有些考生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考生缺水,最后终于撑不下去。

  看来,从考试待遇上,也能充分体现出印度考试录取比极低、供不应求现状。考试当局像官府老爷,任意妄为。

  在与唐嘎分享喜悦过后,笔者问:“为什么一定要通过考试才能找到工作呀?难道进私营企业不行吗”?

  唐嘎毫不犹豫的说,政府才是铁饭碗,私营企业也难进,机会少,没保障,那只是最后的选择。且不说,少部分有名的私营企业,如银行,也一样加进了印度政府这个庞大的考试系统中来。他们会按照应聘者参加银行系统考试的分数来择优录取。

  印度,再过10年,将会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5年内,印度将新增1亿劳动力人口。而上季度,印度GDP增速下降至5.3%,达9年来新低,失去新兴经济体第二增长引擎的地位(第一为中国)。除了外部环境的恶化,更主要原因是来自印度自身改革的停滞不前。印度目前还有大量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年内还得想办法喂饱新增的1亿劳动人口,假如依然靠“考试”来满足这些青年人,那还真不知车站够不够露宿,车顶够不够空间挤回家?

  (本文作者介绍:印度德里大学留学生,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