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日本曾经的痛

2012年05月29日 14:12  作者:蔡成平  (0)+1

  戴笠琼 发自东京

  近期,中国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波未息一波又来,其频度和广度令人惊心。但一向以安全、卫生、精美的食品而著称的日本也有过一段惨痛的历史,同样也是毒油、毒米、毒奶粉,了解日本的食品安全之痛,作他山之石,从中学习从乱到治的经验。

  发生于1945年的“痛痛病”起因于矿山废水排放引起的镉中毒。高浓度的废水污染了水源,食用这个地区生产的农作物和饮用水后,大量镉的摄入使当地居民全身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甚至连轻微的移动如咳嗽、举起手臂等动作都能引起骨折。患者常常喊痛,因此得名“痛痛病”。

  而在中国,化工厂污水排放行为肆意,“镉大米”也不在少数。就在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在中国一些地方,如广西思的村的老人出现了“软脚病”,这和日本的“痛痛病”非常相似。

  1955年,日本发生森永毒奶粉事件。时至今日,这仍被视为是食安问题的头号事件。该事件起源于森永德岛工厂在一次作业时,不慎使用了含砷过量的添加剂,结果造成12,000余名儿童砷中毒,并导致131名儿童死亡。多数受害者至今仍患有脑麻痹、知觉障碍、癫痫、脑波异常及各种其他精神疾患的后遗症。在事发20年后,法院判定森永德岛工厂制造科原科长等对有毒添加剂负责,判处3年徒刑,森永也为此承担巨额赔偿。

  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为节省成本添加工业原料的手法与“森永毒奶粉事件”如出一辙,而其目的甚至更令人唏嘘:三聚氰胺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提高检测时食品中蛋白质检测数值。因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大量氮元素,用普通的全氮测定法测饲料和食品中的蛋白质数值时,根本不会区分这种伪蛋白氮。

  1956年,日本发生了轰动世界的“水俣病”事件。水俣病是由熊本县某氮肥工厂将含有甲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引起,经过食物链的层层蓄积,鱼体内的甲基汞比水中的浓度高出万倍,人们因为食用受污染的水产品而中毒,最终造成死亡157人,总被害者数达968人。两年后还出现了先天性水俣病,母体摄入甲基汞通过胎盘引起胎儿中枢神经系统障碍,造成新生儿患上严重的精神迟钝,协调障碍,肌肉萎缩以及癫痫等疾病。

  近年来,地沟油流向餐桌的新闻在中国屡见不鲜,而事实上,60年代的日本也出现过一次“地沟油”危机。当时,日本企业将“地沟油”提炼后,因日本的《食品安全法》严格而无法牟利,便与台湾的无良产商勾结,制成食品出口到台湾。而现在日本的地沟油都由专业公司进行回收,日本政府高价买取,并在第一时间将一定比例的蓖麻油加入地沟油中,变地沟油为引起腹泻的“毒油”,切断了地沟油的源头,使用范围局限于工业用途。

  反观中国的“地沟油问题”,除了诟病商人道德沦丧、行政监管不力、食用油认定标准缺失,如果以日本为参考,地沟油的合法有效利用的出口不畅通其实是值得着手大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80年代后,日本的食品安全有了长足的进步,除1996年冈山、大阪的学校供食出现的O157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事件和1998年7月在事后被判明为投毒案件的和歌山县有毒咖喱事件外,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控制。

  进入21世纪后,雪印牛奶中毒事件成为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雪印乳业在业界是一家规模大、信用高的品牌企业,但自2000年6月开始的近半个月时间内,日本关西地区共有1.4万人因饮用雪印乳业公司生产的低脂牛奶而中毒。该事件起因是3月31日,雪印公司设在北海道的工厂在停电3小时后重新启动生产线时,对其加热器中的牛奶未作废弃处理,从而造成病原性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而产生毒素。这批有毒奶粉造成大阪分厂在6月21日至28日期间生产的低脂牛奶受到污染。

  事件发生后,雪印对危机处理不力招致民众抵触,经营不善的雪印牛奶工厂不得不宣布倒闭,1925年就已建立的70多年的老品牌毁于一旦,信用破产,也标志着“名牌大企业=安全”的等号关系的破灭。

  此后,日本政府出台了新的农业标准,即《修正JAS法》,在法律上强化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但事实上食品安全并没有因此得到十足的保障,此后又发生了一系列食安事件。

  2002年,发生牛肉伪装问题,即将进口的牛肉贴上国产标签来骗取补助金的事件。当时因为疯牛病感染的影响,日本国民从情绪上抵触美国进口的牛肉,伪装事件导致了雪印食品解散。但伪装事件并没有因此消停,反而愈演愈烈。首当其冲的便是著名的“不二家”。2007年,不二家被曝出使用过期的原材料,随即停止了所有西点的制造和贩卖。

  此外,北海道肉类加工企业MeatHope的猪肉混入牛肉的作假事件、北海道“白色恋人”巧克力点心出售过期食品事件、九州地区以进口廉价鳗鱼伪装成“国产鳗鱼”的事件等又相继发生。

  2008年,高级日本料理集团“船场吉兆”出现篡改食物保质期、伪装产地、以及将顾客吃剩下的菜再次加工出售等欺骗消费者行为,这些行为被陆续曝光后,公司全面停业,并进入破产处理。

  综观日本曾经的食品安全问题,也确实存在过许多唏嘘和愕然,但难能可贵的是在痛定思痛之后能够及时调整,实行更严格的食品安全体系和标准。是政府的力量也好,民众的力量也好,现在日本的“食品安全神话”完全不是空穴来风,而正在走相同的道路、犯相同的错误的中国,一个自古标榜“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是不是能够从这块“他山之石”上看出些什么呢?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著有《柳井正与优衣库》。)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