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抛弃美国奥运队的赞助商们

2012年08月01日 14:14  作者:罗绮梅  (0)+1

  文/新浪财经纽约站 罗绮梅

  在联邦政府不为本国奥委会拨款或发放固定津贴的情况下,私人或企业赞助商的支持就如命根。俗话说,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奥运制服中国造”事件,美国奥委会坚决不跟国会上的政客们站在一方,而唯赞助商是从的原因。看来,金融危机波及的还有美国的奥运事业。

  比赛出征靠赞助

  与大多数其他国家奥委会不同,美国联邦政府不为本国奥委会拨款或发放固定津贴。也就是说,美国奥委会基本全部依靠私人或企业资助。其余资金来源则是奥委会市场宣传(如相关产品销售等)所得和美国奥运基金会。此基金会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成立,每次美国城市举办奥运会的运营盈余也在基金里。

  而这一现状对于美国人来说也不足为奇。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4的美国人认为奥运相关费用应全部或绝大部分由私人、企业提供。这也意味大多数美国奥运运动员必须要在解决谋生的基础上完成训练。除非你是像迈克尔-菲尔普斯般的极少数明星运动员,不然让赞助商们自动找上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由于本届奥运会美国队服在中国制造,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人哈里-里德(Harry Reid)称,“美国奥委会应该以此为耻,当美国观众为美国运动员加油时,他们也应该为红、白、蓝三色中映衬的美国制造商和劳动者而欢呼。”  由于本届奥运会美国队服在中国制造,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人哈里-里德(Harry Reid)称,“美国奥委会应该以此为耻,当美国观众为美国运动员加油时,他们也应该为红、白、蓝三色中映衬的美国制造商和劳动者而欢呼。”

  金融危机拖累奥运赞助

  经济好时,赞助来源广,市场收益也不错。用句俗气的话叫“不差钱”。可06年出现端倪、08年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却让美国这头“骆驼”尝到了“饿”的滋味。企业市值暴跌、公司裁员精简、政府出手救市接踵而至。当然,各大公司广告宣传预算也受到重创。同时,社交网络媒介的兴起也让商家企业尝到了事倍“钱”半,不用往传统媒体猛砸钱的甜头。

  2007年8月,通用汽车宣布08年北京奥运后不再与美国奥委会续签价值10亿美元的赞助合同;虽然公司称与公司头一年亏损20亿美元等财务状况无关,称这只是公司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但明眼人都也看得出来通用确实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2009年6月,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股票摘牌退市,直至2010年11月,才重返纽交所,再次上市。

  2009年6月,与美国奥委会拥有长达16年赞助关系的美国银行由于广告宣传经费削减、赞助收效甚微的缘故同样宣布终止合作。

  但对于运动员生计来说,家居用品零售用品巨头家得宝2009年初宣布终止赞助影响最严重。家得宝1992年启动“奥运工作机会项目”,旨在为美国奥运运动员提供在家得宝的就业机会。项目使他们在家得宝可以以兼职身份拿全职工资以及享受相应待遇,并允许他们灵活调整工作时间,以更好地备战奥运。

  此项目前后共有600名美国奥运运动员受益,项目参与运动员共为美国获得145枚奖牌。家得宝赞助的终止令人惋惜,但此举也并非心血来潮。美国次贷危机引爆,房地产受挫的连锁反应之一则是,家居产业受拖累严重。身为龙头老大的家得宝必然勒紧裤腰,精打细算。

  赞助新招——亲情牌

  如果观看美国媒体合作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简称NBC)的奥运电视转播,人们依然能发现众多赞助商标示出现或其广告的播放穿插其中。赞助商包括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机票赞助)、花旗银行(信用卡等赞助)、希尔顿酒店(宾馆赞助)、宝马[微博](汽车赞助)等。

  在7月中旬StrategyOne公布的调查显示,仅有37%的美国人对伦敦奥运会有强烈的关注热情,但赞助商并不看重这点。他们看重的是同一调查还显示,有高达73%的美国人依然打算观看几项奥运赛事的转播。

  而日化用品巨头宝洁公司,则是巧角度,大打亲情牌,为美国奥运选手妈妈提供赞助,让她们亲自来到奥运现场为自己的儿女加油助威。此招既完成公司社会责任使命,又达到宣传和广而告之的效果。

  NBC电视转播,除了运动员赛事镜头外,坐在观众席的选手家人们得到的镜头也不少。北京奥运会期间,夺得8枚奥运金牌的美国游泳名将迈克尔-菲尔普斯不仅出尽风头,同时让去到现场为自己助威的妈妈火了一把。服装品牌Chico's也瞄准时机,爱屋及乌,在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与菲尔普斯的妈妈黛比-菲尔普斯签约,赞助她在奥运期间的所有穿戴,并在其官方网站专门设置“黛比-菲尔普斯服饰系列”,方便顾客网上选购。

  据了解,本届伦敦奥运会,菲尔普斯妈妈与此服装品牌的赞助关系并未延续。新浪财经联系Chico's方面,也暂无回应。

  国际奥委会“不近人情”

  国际奥组委近日颁布第40号规则,所有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师和官员,在没有奥组委执行董事会批准的前提下,不得将个人形象、姓名、图片以及赛事表现用于商业用途。这意味着因为奥组委不同意,很多运动员都无法使用印有自己姓名、照片的赞助产品。

  美国奥运田径队运动员则集体发Twitter炮轰奥组委的这项规定。美国田径运动员Sanya Richards-Ross则在推特上直言不讳,“我尊重奥林匹克精神,但可以在奥运赛场上获得600万美元的支持,运动员为什么要甘愿‘免费’竞技呢?”

  早在奥运会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贾奎-罗格就称,“我们的定位很清楚,必须要保障赞助商的利益。没有赞助商,就没有奥运会。”但这种对赞助商的“爱恨分明”,似乎苦了视赞助商为“衣食父母”的运动员。

  (本文作者介绍:供职于新浪财经纽约站,“一周美股”主持人、制作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传媒文化系、经济系毕业。)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