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金融人才回国发展 证监会纽约面试12申请人

2012年10月18日 09:45  作者:罗绮梅  (0)+1

  文/新浪财经纽约站 罗绮梅(微博)

  纽约,全球金融中心,被“金融海啸”折腾地也成了全球金融业裁员“集中营”。一向受中国留学生青睐的金融等相关专业渐渐失掉昔日光环,“生不逢时”的准毕业生和华尔街“老兵”也开始未雨绸缪,将眼光投向就业机遇众多、金融实力不可同日而语的国内。而一些机构如证监会等海外招聘也目标明确。

据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参加TCFA招聘会的人数基本在500人以上,而且根据笔者交谈了解,前来纽约参与此次招聘会的不乏有从芝加哥、波士顿、新泽西等外州专程赶来的,场面十分火爆。(图:新浪财经驻纽约站 罗绮梅 摄)  据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参加TCFA招聘会的人数基本在500人以上,而且根据笔者交谈了解,前来纽约参与此次招聘会的不乏有从芝加哥、波士顿、新泽西等外州专程赶来的,场面十分火爆。(图:新浪财经驻纽约站 罗绮梅 摄)

  海外招聘会愈发火爆

  “请问现在面试到第几页了?”一位同学蹭出半个身位询问。负责登记协调的志愿者估计是被第N次询问,熟练地举起一张写着“第四页”的纸回复。

  这是上周末全球华人金融协会(以下简称 TCFA)第18届年会招聘会上中信证券招聘登记处发生的一幕。招聘会时间才过半,仅中信证券的招聘登记处就足足登记了11页前来面试人的名字。而笔者打听,有机会面试的人那时还不到40人。

  中信证劵现场负责面试的人员从会议室出来,念了几个登记人的名字,还没等他们进入面试会议室就问到,“你有工作经验吗?”

  据在现场负责的志愿者、纽约大学学生韩飞介绍,在招聘人才方面,招聘企业还是以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为主。

中信证券在TCFA招聘会上布置招聘展台 。据悉,去年中信证劵在海外共招了113人。(图:新浪财经驻纽约站 罗绮梅摄)  中信证券在TCFA招聘会上布置招聘展台 。据悉,去年中信证劵在海外共招了113人。(图:新浪财经驻纽约站 罗绮梅摄)

  由于TCFA招聘会具有专注招聘金融华人的代表性且组织者也都是国内外金融“圈内人”,近几年前来参与的招聘单位基本为国内顶级金融机构:中国证监会[微博]、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中信证券、华夏基金[微博]等等。不难看出,这些机构前来参与目的明确:吸引优秀海外人才回国。

  韩飞说,近几年参加招聘会的人数基本在500人以上,而且根据笔者交谈了解,今年前来纽约参与此次招聘会的不乏有从芝加哥、波士顿、新泽西等外州专程赶来的应聘者。

  国家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回国的“海归”人数在2008年仅5万人,而去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18万。今年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No.1》蓝皮书数据显示,在八千份有效问卷样本中,19%的受调查海归在国外所学专业为经济学;有21%的海归人士是从事金融业,比例最高。

  计划明年毕业的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高原和刘洋告诉笔者,当天去的估计有十多人都是他们同系的同学。他们表示,来了主要想看看,有个接触的机会。“毕竟现在是公司选我们,不是我们选公司。”而他们也打算做留在美国就业和回国发展的两手打算。

  TCFA招聘会之后,中信证劵还将在美国主要城市的学校举行校园招聘会。据了解,刚结束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招聘会就足足吸引了300余名华人学生参与。

  招聘单位目标明确

  笔者看见中国证监会的面试大门紧闭,前去打听才得知,原来证监会此番来纽约面试的是已经筛选好了的十二位来自全美不同地区的候选人。看来是早有安排,所以场面看似相对冷清、严肃。其他现场应聘者则只剩留简历的份儿了。

  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此番带队前来。他表示,针对应届毕业生,主要看重专业和毕业学校,跨专业、学科者更是欢迎;针对有经验者,则要具体看其从业背景,有大型银行从业经验者,更看重其从业经验和较前沿的专业知识。

  “我们每年都来(参与海外招聘)”程博明表示,“当时,市场不好会做适当的压缩,但引进人才只有规模大或小的区别,好的人才我们随时都可以招。”据悉,中信证券(包括旗下基金等)去年在海外共招113人。

  美国金融业不景气将持续

  野村证券针对美国金融行业的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到2011年,投行总收益规模缩减36%,而员工增长规模仅1%。固定资产方面受影响程度最大:总收益规模缩减48%,员工裁减率规模达到4%。

  《福布斯》网站报道,仅今年头七个月,美国金融业裁员人数就超过2.6万,这也使金融业成为美国第五大裁员最多产业。不仅如此,此趋势更不见好转气象。原因有二:一是受金融海啸影响,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如多德-弗兰克法案、巴塞尔III规定等的颁布实施迫使行业缩水,用人更是“步步惊心”;二是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且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经济数据进步未能明显提升市场信心,且“财政悬崖”等迫在眉睫的问题让金融投资者如履薄冰。

  海归重前途而非“钱途”

  张军亿(化名)从面试会议室出来,脸上表情很轻松。他已有4年在纽约投行固定资产方面的从业经验。这次来招聘会就是专门来应征中信证券国内固定资产业务的一个需要一定工作经验的职位。他说,自己这次确实下了决心想要回国发展,尤其这两年国内金融业的改革等让他觉得兴趣大增。他说,“回国主要目的不是工资,还是以职业前景考虑为主。毕竟言语沟通、朋友圈子在国内更适应。”

  虽然美国金融业受挫不轻,裁员风云也让工作稳定性降低,但相较其他行业,仍属薪酬较高行当,更不用说跟国内同职务金融从业者收入比较。这一点,有打算回国发展的金融新兵老将们都心知肚明。

  程博明就认为,“去一个公司工作不是简单的打工,要发挥特长。员工应看重公司所带来的平台。”

  他表示,从中信这几年海外招聘成绩看来,即便国内外资本市场存在差异,但大多数“海归”都适应很快,并表现出色。

  笔者认识的一位在美国“四大”会计事务所从业十余年的台湾朋友最近也放弃几十万美元年收入的待遇,决定移居北京,跟朋友做投行业务。在来回中美两三趟之后,他认为,“美国已经过了它最鼎盛的时候。如果要我为未来10年美国或中国的经济下注,我会毫不犹豫地押中国。”

  笔者另一朋友,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法学博士(JD)后加入薪资待遇都不错的纽约某律师事务所。工作3年后辞职回国,加入中金。以前在纽约工作时家人就抱怨其时常加班、晚归。回国后则被家人称之为变本加厉:“连人都见不到!” 不过在权衡利弊、有了大洋两边的工作经验后,他仍坚持回国是正确的,“还是想回国闯一闯,机会多些。”

  或许对于这些有了美国学习、工作经验,但仍决定回国的人来说,林语堂的话能够总结他们的心声:“生活在西方很便利,但生活在东方更舒服。”

  (本文作者介绍:供职于新浪财经纽约站,“一周美股”主持人、制作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传媒文化系、经济系毕业。)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