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北美撰稿人 田野(微博)
“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是自选战打响以来政客常挂嘴边的话题,有趣的是,在大选仅在咫尺之遥时,不少美国媒体开始反问,中国真的是“汇率操纵国”吗?有报道指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自己在内,都多少存在政府干预货币价值的情况,且中国的“操纵”程度并不是最恶劣的。
“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是自选战打响以来政客常挂嘴边的话题,有趣的是,在大选仅在咫尺之遥时,不少美国媒体开始反问,中国真的是“汇率操纵国”吗?
首先,著名杂志《Slate》刊文称:答案是肯定的。但文章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自己在内,都多少存在政府干预货币价值的情况,且中国的“操纵”程度并不是最恶劣的。报道援引皮特森国际经济学院的研究报告,列出了20个运用和中国类似的手段来影响货币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丹麦、香港、日本、以色列等目前鲜被美国政客提及的名字。而瑞士和日本对汇率的操纵程度可能并不低于中国。
“伟大的美国除了用关税来威胁外国人之外而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调整自己的汇率,这在美国经济史上是可悲的一页。”文章写道。
《华盛顿邮报》也发表文章,认为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现实办法。报道称,如果想应对人民币被低估的问题,美国自己完全有能力通过货币政策让美元贬值;况且,人民币在近几年升值较快,即使要对中国下手,也该是5年或者8年前的事,而不是现在。
另外,文章称将一个国家称作“汇率操纵国”除了是种外交攻击之外,并无它用;而如果真的要对中国货物征高税,那结果只能是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战。
全国公共广播(NPR)也在网站上刊文,称美国早在1992年就把中国称为了汇率操纵国,尽管当时中国的综合实力还大不如现在,但美国仍然没有从这种做法中获得任何好处,而这也是布什和奥巴马政府都没有重蹈覆辙的原因。同时,文章认为即便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真的当选总统,很可能只会象征性的表态,毕竟美国商务部对贸易战持坚决的反对态度。
著名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文章称,无论是罗姆尼还是奥巴马,在第二轮总统辩论中攻击中国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报道认为,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会使物价上涨,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是变相地增税;同时,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养活了大约40万雇员,一旦贸易战开打,对美国的就业情况也并非什么好事。
CNN今日也在网站上发表文章,称虽然操纵汇率的行为是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禁止的,但这条规则在现实中却很少落实;文章同样列举了除中国外的欧洲、亚洲等其他汇率操纵国,并称无论谁赢得白宫,11月6日大选结束后,美国政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都将有所缓和。
点评:几个月以来,中国问题已经被两位总统候选人利用殆尽;看上去几乎打成平手的奥巴马和罗姆尼要想在最后的两周中为自己拉票,可能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了。
(本文作者介绍: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