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印度:“中国模式”势不可挡

2012年04月16日 12:05  作者:吴顺煌  (0)+1

  新浪财经印度特约记者 心然

    在WTO成员国中,印度是对中国制裁最多的一个国家。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逐利的市场原动力,驱使着许多中国货通过第三国流入印度。实际上,中国不但没有扩大印度的贸易赤字总量,反倒是在帮助其减少贸易赤字,因为欧洲相同的设备比中国设备贵了30%。

  “你看,我的衣服,我的鞋,我的背包,全部都是中国货!很便宜,也适合我们的口味,用起来感觉比印度生产的舒服多了”,来自曼尼普尔邦的唐噶兴奋着介绍他的一身中国货。笔者特别翻了一下唐噶的衣领,赫然写着四个汉字:深圳时尚。而他那双耐克鞋,显然是来自中国的冒牌货。

  虽然中国纺织品被印度政府拒之门外,如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印度政府禁止棉花出口,背后根源也正是印度纺织业为了降低成本,提升与中国对手的竞争力,然而,由于曼尼普尔邦与缅甸相接,同为黄种人,消费习惯上更接近于中国,所以其市场上销售的衣服,几乎都是从缅甸边界拥入的中国货。唐噶说,在他家乡,印度商品基本没有市场。

  在孟买和德里的商业街上,显眼的门店都是国际品牌和印度传统服饰。然而,跟广州的上下九步行街一样,很多地方往后兜一下,就能看到很多小店,里面陈列着中国人熟悉的便宜衣服。熟知行情的印度朋友告诉新浪财经,这些几乎都是从泰国来的,而熟悉泰国的生意人都知道,泰国是中国义乌和广州商品的一个中转站。

  除了服装之外,其他各种各样的通过第三方中转的中国货在印度市场上也随处可见,中国商品呈势不可挡之势。

中印贸易的中转站

  由于边界纠纷问题,中印两国关系谈不上特别顺畅。熟悉印度政府决策战略的吉米克告诉新浪财经:“如果政府现在放开中国商品流入印度,那全印度都会是中国货。所以印度政府正好以用两国边界问题作为借口,来抵制中国货,这才是两国关系的实质”。

  吉米克这话不假,根据媒体报道,在WTO[微博]成员国中,印度是对中国制裁最多的一个国家。印度政府代表团近期将抵达北京,讨论如何解决印度对中国发起的149起反倾销案。然而,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逐利的市场原动力,驱使着许多中国货通过第三国流入印度。

  今年1月份泰国总理英拉受邀参加印度独立日的阅兵仪式时表示,泰国与印度正在加强贸易联系,计划至2014年双边贸易额翻倍至140亿美元。业内人士戏称,这还不是间接在增加进口中国商品。印泰双方同时表示将合作发展缅甸的塔威港,使其成为一个贸易中转站。而最近处于改革风浪口上的缅甸政治明星昂山素姬,此前更加明确表示,缅甸的开放,将使其成为中印贸易枢纽带上的一颗明珠。

  当然,最重要的中转地属于香港,当香港回归中国14年后,2010年才出现首次香港特首访问印度。印度的《商业前线》评论称,这也跟香港做为中印两大巨人间的跳板地位太不相称了。今年3月底,香港与印度开始协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此举正是为了避免中国商品以香港为中转进入印度市场而产生的双重征税问题,协定有望2-3个月内签署,推动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2011年港印贸易总额约250亿美元,印媒称协定可为港印贸易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再贡献10-15个百分点的增长率。

  “中国模式”势不可挡

  中转贸易尽管快速发展,但相对中印的直接贸易,还是小数目。中印双边贸易虽然阻碍重重,却也呈直线上升之势。从2002至2011十年间,两国的贸易总额从不到5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730亿美元,已经翻了14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预计至2015年,双边贸易总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

  双边贸易增长得益于“中国模式”。中国向来主张抛开政治问题,发展双边贸易,这种经济策略被印度媒体称作“中国模式”。说白一点,关键是先把生意先做下来再说。虽然中印的边境问题进展缓慢,然而两国关系却日趋正常和完善,这里面,双边的贸易激增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

  这种“中国模式”策略,现在还“出口”到印巴关系里。印巴两个长期对峙的南亚邻居,最近正有望借鉴“中国模式”,突破两国僵持关系。

  4月8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私人访问印度之后,双边的经贸动作明显加快,本周五巴基斯坦贸易部长马赫杜姆·阿敏·法希姆(Makhdoom Amin Fahim)率代表团访问印度之后,中印边界随即打通一条贸易路线。此次访问已经是马赫杜姆七个月内第三次访问印度,表明双方开放经济往来的决心。印媒分析,与中国关系紧密的巴基斯坦,假如能够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也是中印两国政府所乐见的,对促进中印关系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设备涌入印度

  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中印的联系将会越发紧密。然而,同为亚洲相邻大国,目前中印的贸易量,不用说跟中日的3500亿美元级别对比,就跟中韩的2000亿美元级别比,也是相去甚远,其增长空间依然巨大。问题在于,巨大空间在哪个方面?

  印度与日韩不同,作为一个经济改革起步比中国慢的劳动力大口,印度目前处于发展工业的关键时期,以至于不少印度人把追赶中国做为目标。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廉价制造品的涌入,不断地伤害了印度本土制造业,这正是印度抵制中国进口的原因。

  然而,这些主要通过第三方中转而进入印度的中国日用品,毕竟只占中印贸易的少数。中印贸易的大头是基础设施设备。印媒报道称,2010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生产资料总额占了60%。

  印度自2007年开始大兴土木,发展交通、港口、发电厂等基础设施,但由于其国内的生产能力远无法满足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只好依靠进口。而价格比欧美日便宜30%的中国设备,倍受印度青睐。目前印度新增的电力设备,有一半来自中国。而玩具和针织物这两项日常用品,加起来才占了印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

  印度当下面临着严峻的贸易赤字,最新的印度储备银行报告显示,印度去年四季度贸易赤字已经占GDP比重的4%,回到了1991年经济改革之前的水平,远超过政府认为的3%的安全线。然而,印度与中国的贸易赤字中,占到其总贸易赤字总额不到20%,印度主要贸易赤字来自对他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碳的进口。

  实际上,中国不但没有扩大印度的贸易赤字总量,反倒是在帮助其减少贸易赤字。仅2010年,信实工业向上海电气订购的一批83亿美元的电力设备,就可为印度节省25亿美元的赤字,因为欧洲相同的设备比中国设备贵了30%。

  商品逐利本质决定,中国的廉价日用品还会继续通过中转站流入印度。但与此同时,假如印度政府能够成功实现庞大的基础设施计划,独具优势的中国设备会更快涌入印度市场。而为了防止廉价中国日用品的流入,当印度的基建告一段落后,下一步大量涌入印度市场的将是中国的工厂设备。印度要发展制造业,发挥大量低价的劳工优势,需要的正是便宜的中国工厂设备及“中国制造”经验。

  或许有一天,印度政府会打上广告说:欢迎中国人到印度建厂。这才是抵抗廉价中国制造品的最佳法门。

  (本文作者介绍:印度德里大学留学生,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