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海外圈地 能否助本土润滑油蝶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7:17 中国经济时报

  章小星

  汽车后市场埋着宝藏,几乎已是家喻户晓的秘密。车用润滑油市场就是被垂涎的宝藏之一。

  轿车销量每增加100万辆,每年就会增加润滑油需求9.1万吨,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润滑油消费国。专家的预测,让这个市场更加光芒四射。

  不过,一直以来,少数洋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赚取高额利润,是本土润滑油企业的症结所在。一份来自专业研究机构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的国内高档润滑油市场,洋品牌的份额已由80%速降至60%左右,而本土品牌的高端市场份额则攀升至40%,二八神话宣告破灭。

  打破二八定律,叫板洋品牌,破冰海外市场,是本土润滑油企业的破解之道。

  打破“二八定律”

  “散、乱、小”是中国润滑油市场的现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润滑油产量为572万吨,产量排前40名的企业共生产了将近430万吨润滑油,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4.7%;其中,跨国公司占了6家。而全国润滑油生产企业有4000多家。

  在一段无序发展后,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在高档市场,国外品牌占据优势;在中档市场,主要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国有石油公司掌舵;在低端市场,则维系着大多数地方民营企业。

  当前,国内的润滑油市场规模已达220亿元,其中高端产品占到20%的市场份额和80%的利润。

  20%的市场份额和80%的利润,使高端市场迅速上升为润滑油竞争的主战场。德国福斯、美孚、壳牌、嘉实多等洋品牌与长城润滑油等本土品牌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

  一位国际润滑油企业的中国区高管在采访中曾对记者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将全面跨入汽车时代,谁能赢得中国市场,谁就将赢得全球润滑油市场的未来。”

  暂且不论是否言过其辞,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中国润滑油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一边是美孚、壳牌、BP、加德士等国际品牌的加速布局,一边是以长城、昆仑等本土品牌的迅速膨胀。

  为在高档油市场占据更多份额,一些跨国品牌凭借自身资金、技术和品牌的优势,通过联手上游的汽车企业、收购我国民营润滑油生产商等手法,在很短时间内就占有了我国高档润滑油市场80%的份额。

  联手厂商,是条稳定获利的捷径。早在2005年,壳牌就与上海汽车合资成立了安吉-捷飞络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并计划到2015年在全国开设500-600家连锁门店。

  本土润滑油品牌也不示弱。去年10月19日,中国石化与奇瑞汽车绑定,奇瑞汽车承诺,今后其新产品将全面采用包括“长城”润滑油在内的中国石化的产品。

  而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逐步强大,也将有力拉动“长城”、“昆仑”为代表的本土润滑油品牌的市场份额。

  在交锋中,中国本土润滑油品牌经历着整合、蜕变、发展的过程。据专业研究机构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的国内高档润滑油市场,二八神话宣告破灭,洋品牌的份额已由80%速降至60%左右,而本土品牌的高端市场份额则攀升至40%,其中,长城润滑油则独享了超过20%的蛋糕。

  2007年底,长城润滑油发布业绩增长报告,宣布产销量同比增长15%,其中,高档油销量同比增长达到22%。

  高端市场被打开缺口,这些国际品牌又开始打起游击战,开始向中低端市场渗透,挖起了本土润滑油厂商的墙脚。比如壳牌,不仅在去年收购了统一石化,还在中国市场推出针对农村汽车市场、且价格相当便宜的低端润滑油。

  面对国际石油巨头的步步紧逼,本土石油巨头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中石化和中石油除投巨资建设世界顶级的润滑油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外,同时一掷亿金打造品牌,塑造形象。

  海外破冰

  一直以来,极具优越感的国际润滑油巨头称霸全球,独步竞技场,如今,这一局面在逐步改变。近年来,他们不仅在中国市场受到一批源自中国的润滑油品牌的狙击,还在东南亚、俄罗斯等海外润滑油市场,遭遇市场份额沦陷的危机,战火甚至烧到了其大本营。

  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力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跨国公司高管发出这样的自危感叹:“在我们的身后,对手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躺在温床上卧享衣食无忧的高利润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以长城润滑油为例。这家中国本土润滑油企业代表,正在试图用最短的时间走过这些国际润滑油巨头用几十年,甚至一百年走过的国际化之路。

  “在国际润滑油市场上,与壳牌、美孚那些百年老品牌相比,长城润滑油是后来者。从2002年发布国际化战略算起,长城润滑油进军海外市场才不过五六年时间。” 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副总经理李亮耀告诉记者,“但就在这短短几年内,长城润滑油成功实现了从润滑油出口贸易,到润滑油技术输出,不久就会在国外投资建厂实现自产自销的国际化战略跨越。”

  2007年6月6日,第一桶以“SINOPEC”为商标的长城润滑油在新加坡顺利下线,由此开始,长城润滑油驶入了海外生产、海外销售的国际化发展快车道。而长城润滑油的航天品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据介绍,长城润滑油是通过通用、丰田、大众、戴克、本田5大汽车厂商认证的三大润滑油品牌之一。目前远销美国、俄罗斯、菲律宾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汲取长城润滑油在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市场的成功经验,2008年,我们有计划进军欧洲市场,去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李亮耀称。

  据长城内部人士介绍,长城润滑油的国际化战略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以商品的出口贸易为主;第二,实现在海外市场的自产自销;第三,进军欧美市场,将以船用油等重点产品为突破口,在2008年进军欧洲市场。

  长城润滑油品牌负责人张秀甜对记者表示,长城“走出去”,能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也是取经。

  立足本国,放眼全球,是每一个正在发展壮大中的企业的统一战略。在未来,逐步强大的中国力量,或将彻底颠覆全球润滑油市场的格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