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制度性变革推升半年报业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张喜玉

  截至8月30日,已披露半年报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76%。

  研究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上半年整体盈利能力节节攀升是受基本面、宏观环境等多方面共同影响。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股改大局已定,A股市场制度性变革的潜能逐渐显现,并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出现超越宏观和行业因素跳跃式增长的深层次动力。在今年的半年报业绩中,优质新股上市、绩差上市公司股改重组推动、整体上市业绩增厚 是三个最直观的原因。

  优质新股成为生力军

  新老划断后IPO的重启为A股市场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投资机会。在新的制度环境下,新上市公司的整体资质比

股权分置条件下更高,也更为真实,对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作用勿庸置疑。

  自6月19日中工国际成为新股发行第一单起,至今已有21只新股发行上市。

  据统计,在2006年6、7两个月内就有14家公司实施了IPO,合计募集资金421.37亿元。在此次2006年半年报披露期间,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11家新股公司按照规定格式公布上市以来的首份半年报,其中在6月30日前上市的公司有4家,即中工国际、大同煤业同洲电子云南盐化。这些新鲜血液贡献的业绩增量颇为惊人,据统计,截至8月29日,已公布半年报的包括7家中小板公司在内的8家新股公司共实现净利润4.11亿元,净利润增加额为9630万元,增幅30.57%,远超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水平。而中国银行一家为市场贡献的净利润增加额就达到25.9亿元。

  从新股公司的成长性来看,已披露半年报公司中的大部分新股公司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业绩增长,如报告期内受调控政策冲击的保利地产净利润劲增67.66%。

  重组式股改立竿见影

  在历年的定期报告披露期间,一批绩差公司的巨亏年报往往成为拖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水平的地雷。而在今年的半年报中,伴随着重组式股改而带来的绩差及问题公司“脱胎换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雷风险,提升了整体业绩。

  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已启动或完成股改的68家ST公司中超过1/3将股改方案与资产重组、清欠、股份回购等形式相结合。大股东在股改中或向绩差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和现金,或承担公司债务等,从根本上改善资产质量,提高每股收益。

  从半年报来看,截至8月29日,公布半年报的31家GST公司中超过半数公司在股改实施后扭转了业绩颓势,实现了上半年盈利,有10家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同比继续扭亏为盈。这其中借助股改重组翻身的绩差公司最为醒目。如上半年实施了重大资产置换的GST建丰,2006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35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52.55%,均大举超过上市公司平均业绩水平。完成资产重组及股改后上半年每股收益达0.395元的G*ST天桥同样也是有力印证。

  整体上市效应显著

  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使围绕上市公司的利益博弈发生了颠覆性变换,一项重要的结果就是整体上市概念的兴起。今年以来,整体上市借助各种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例如G鞍钢、G本钢、G太钢、G上汽等公司的资产收购型定向增发,G上港与上港集团的换股合并等。

  全流通时代的整体上市要么消除了大量关联交易,要么通过优质资产注入增厚公司业绩,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和内在价值。今年半年报中,年内实施了整体上市的G鞍钢、G本钢等公司作出了出色表率。上半年钢铁行业景气低迷,而在报告期内完成增发新股整体上市的这两家钢铁公司业绩却都出现了逆周期的强劲业绩增长。例如,今年上半年,G鞍钢实现净利润30.43亿元,同比增长148.98%。同时公司还预测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长150%至200%。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