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方案频泄业绩天机 发业绩快报成解决良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7:0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万鹏 本周以来,股改有进入加速推进阶段的迹象;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工作也从本周开始渐入高峰期———预约在2月25日披露年报的公司达到17家(此前平均每天不到10家),下周二甚至将达到55家之多。这看似不相干的两类信息同时进入披露高峰期也引发了“泄密”的问题。
每股收益提前“泄露” 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指标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提前得到该信息往往意味着获得超额受益。往年,各上市公司都会竭力严守这一“天机”,以免越过信息披露的红线。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一些在年报披露前进行股改的公司间接或直接地在股改过程中“泄露”了每股收益的数据。 例如,某公司为了向投资者解释全流通后合理股价的依据,在其股改说明书中明确透露“公司预计2005年全年每股收益在0.80元以上”。另一家公司在股改说明书中也有类似表述,“董事会预计公司2005年每股收益不低于0.70元”。还有一家公司则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没有直接披露公司的业绩预测,而采用的是保荐券商研究机构的预测数值。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股改对价方案均采用“市盈率法”,这或许是其不得不披露每股收益的背后原因。此外,业绩普遍较好也是这些公司的另一个共同特征。 统计显示,春节以来在股改说明书中披露相关业绩数据的公司就有14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股改的信息披露与既有的业绩披露规则之间的矛盾已经很突出了。 是非对错引争议 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具体在什么时间宣布股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年报披露则是事先预定好了的,两者间存在一个短则数日、长则近月的时间差,这是引发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对此,其中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也表示了他的无奈,“股改方案早就制定好了的,但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也不知道是否能被列入最新的一批股改名单,因此,对于一些具体的细节难免疏忽”。 不过,在股改方案中提前泄露年报业绩,是否存在违背信息公平的原则呢?对此,业内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 某券商研究员认为,由于业绩数据被隐含于长达数十页的股改说明书中,即使是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如果不留意也难以发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损害了部分投资者的利益。 同时也有市场人士表示,股改作为当前上市公司最为重大的事项之一,关系到每个持股者的切身利益,而包含年报业绩信息的对价依据部分更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投资者理应仔细阅读,不能以没有看到为推辞。 业绩快报是解决良方 抛开争议不说,找到一条较好的解决办法才是关键。实际上,利用业绩快报的方式就可以较好地化解这一矛盾,而近期就已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2月18日,江苏纺织发布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05年未经审计的每股收益为0.22元。紧接着,该公司于2月20日即公布了股改说明书,正式加入股改。其股改方案采用的是“合理市盈率法”,说明中披露,公司2004年每股收益为0.21元,公司预计2005年全面摊薄每股收益不低于2004年。 此外,黑牡丹(资讯 行情 论坛)和沧州大化(资讯 行情 论坛)也分别在宣布进行股改后和公布股改方案后的停牌阶段以业绩快报的方式通报了2005年的业绩情况。 对此,黑牡丹有关人士表示,一方面,公司在对价测算时会用到相关的数据;另一方面,即使在股改说明书中不涉及该内容,在股改沟通中也会有不少投资者询问2005年的业绩。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公司还是及时地发布了业绩快报。 目前,上市公司年报编制及审计工作大多进入尾声。业内人士认为,那些股改先行、年报后出的上市公司,在业绩情况已大致明确的前提下,不妨采用业绩快报的方式预先披露。而有关部门在股改方案审核中,也可以事先提个醒,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