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解决大股东占款并非无望 长虹以回购解决占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1:24 金时网·金融时报

解决大股东占款并非无望长虹以回购解决占款

  记者 王妍

  编前语

  大股东占款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由来已久,解决大股东占款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由于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款能力较差,使得上市公司的清欠工作面临很大阻力。正如业内人
士所说,清欠中最大阻力就是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没有现金偿付能力。

  为此,管理层推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以期搬掉阻碍市场发展的绊脚石,尤其是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对于占款者偿还上市公司资金给出了最后期限。而当前的股改也给上市公司解决大股东占款提供了契机,四川长虹(资讯 行情 论坛)就是借股改将大股东欠款与回购捆绑,以“差别送股”方式使公司大股东承担了更多的送股义务,将12亿元欠账一举还清。但是,像海龙科技遇到的不仅清欠遥遥无期、欠款反而有增无减的问题在市场上并非个别现象。这也表明,大股东占款问题盘根错节的复杂性。四川长虹的模式并非包治百病的灵药,但至少是一种有益的实践。

  日前,四川长虹又公布了其股改方案,其中,将股改与定向回购捆绑,以解决长期困扰四川长虹的大股东占款问题,成为这份方案的最大“卖点”。

  公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大股东长虹集团对四川长虹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相应利息费用累计已超过12亿元。根据本次回购方案,四川长虹将向长虹集团定向回购26600万股国有法人股,定向回购的价格为每股4.494元,回购款项共计约11.95亿元,用以冲抵长虹集团对公司的资金占用及相应利息费用,剩余部分将由长虹集团以现金偿还,回购的股份将予以注销。

  此外,四川长虹还打出“差别送股”牌,以期实现双赢,不仅实际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而且功过分明、有错必纠,由一度“行差踏错”的大股东长虹集团承担更多的送股义务,来给广大流通股东一个交待,表现出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决心。根据方案,公司非流通股东将向流通股东按每10股流通股获送3股的比例支付对价,对价总股数为285420704股。其中,长虹集团将以高于其他股东的比例向流通股东送股,即长虹集团向流通股东送出274789035股,折算为每10股非流通股送出2.37股;其他非流通股东共送出10631669股,折算为每10股非流通股送出2.04股。送股完成后,长虹集团的持股比例将由改革前的53.63%下降为32.66%。

  对于这样一份股改方案,许多业内人士亮出了高分。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四川长虹此举,借股改一举清欠12亿元,不仅迎合了有关部门以及交易所关于在股改中解决大股东占款等历史遗留问题的相关监管措施、指导意见,更为重要的是,其积极纠错的态度对于恢复广大投资者的信心将大有裨益,“不失为此次清欠中一次不错的尝试”。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大股东占款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痼疾之一。资料显示,2002年底,有676家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占款总额为967亿元;2003年,共有623家公司被大股东占用资金,总额为577亿元;2004年,占用资金额虽然有所下降,但仍达509亿元左右。而截至2005年6月30日,两市还有480家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问题,占款金额累计近480亿元,从这些数字足见问题之严重性。近年来,尽管这样的问题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及介入,但其所涉及的公司继续蔓延,金额依然十分巨大,危害仍不容小觑。

  2003年,彻底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方案被提上监管者的案头,其后至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出台不断提速。特别是去年,2005年4月,国务院研究部署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时,明确指出全年要“重点解决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6月,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11月1日,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严禁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对已经侵占的资金,控股股东尤其是国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现金清偿、红利抵债、以股抵债、以资抵债等方式,加快偿还速度,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完毕。”日前,深交所又发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备忘录第12号———清欠解保》,专门对存在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进行规范。难怪有业内人士称这种种方案、措施在股改的助力下已形成一股“清欠风暴”,使存在这一问题的上市公司无处遁形。

  之所以说股改为彻底清欠提供了契机,业内人士解释认为,“由于股改方案须经流通股东表决通过,那些存在资金占用的股改公司如何解决占款问题自然而然地处在流通股东的眼皮底下。”也就是说,与以往解决大股东占款只是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家事”,流通股东无从参与,从而解决过程不透明、欠缺监督乃至虚设相比,股改之中的清欠操作因为“透明”而变得更具信誉、更显成效。从股改之初的G郑煤电多年占款一笔勾销,到今天四川长虹的双管齐下,都是很好的例证。此外,据悉,“截至日前,所有进入股改程序的深交所上市公司,均对解决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作出了妥善安排”,泰达股份、皖能电力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以股改为契机彻底解决了资金占用问题同样是实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