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G股整体走弱 投资者追涨宜谨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0:19 和讯网-红周刊

  截至11月3日,沪深两市共有G股87只,这些完成股改的公司数量,仅占市场整体的6%,但交易额已占到13%。G股的涨跌,不仅与大盘的涨跌息息相关,也反作用于大盘指数的涨跌

  本刊记者 孙庭阳

  《红周刊》G股指数已破千点

  8月5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后,已经有5只股票在A股市场上交易,《红周刊》为了反映全流通后的G股价格走势强弱,适时推出《红周刊》G股指数,将初始点位定在1000点。这也是目前为止,沪深市场上惟一一只G股指数。该指数运行60天来,于8月15日创出历史新高,收盘于1099点,比基期上涨9.9%,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仅5%,G股强于市场平均值。其后,随着股改的试点家数增多,G股逐渐走弱,10月17日,当上证综指回落到1131点时,几乎和8月5日的1099点持平,G股指数也几乎回到起点,收盘于998点,首次跌破千点。

  “初生牛犊”的《红周刊》G股指数上涨虽猛,下跌的时候也毫不吝啬。

  指数计算时是以G股上市首日为基准日期,以除权价为个股的基期价格,也就是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这个价格对应着1000点,《红周刊》G股指数回落到1000点时,意味着大部分G股的在10月17日收盘价,是低于其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在登记日介入的投资者处于持平或亏损状态,11月4日最低探到907点,与最高点相比下跌17%,11月5日,指数收盘917点,比基期下跌9%。比同期上证综指多跌了6个百分点。

  抢权期间“让权”

  在本刊39期《G股炒作实战攻略》中,曾统计过第二批试点的42只

股票在抢权期间的表现,发现涨跌和股本大小、对价方案优厚与否关系不大。在股改全面铺开后,很多个股的抢权行情,已经演变成为让权行情。

  全面股改推开后后第一批股改的个股,从9月22日开始陆续复牌,40只股票中有12涨28跌,算术平均值下跌1.8%,综艺股份涨幅最大,也仅12.07%,凯恩股份跌幅最大,下跌14.64%。在9月29日陆续复牌的第二批股票中,抢权期间的涨跌比是5比4,几乎是平分天下,最大涨幅达20.41%,算术平均涨幅仅为2.02%。与试点中G华发、G银鸽40.52%、37.80%的涨幅不可同日而语。在10月份复牌的股票,即全面铺开后的第二批、第三批部分个股,涨跌是2∶1,涨幅算术平均值仅达2.42%,更难有抢权行情了(图5)。

  上涨股票的比例从大到小,再逐渐恢复至2∶1,显示出投资者在市场的磨炼中日益成熟,开始有选择的介入这类股票。

  股改实施首日“割割”不断

  第一批、二批试点股在公布股改方案复牌后,股价均有20%至30%左右的涨幅。填权效应迅速升温始于G敖东一天填权14.53%,8月8日上市的三只股票平均填权25.30%,“割”股成了“Gold”,市场开始燃起对准G股的热情。随着股改全面铺开,9月中旬之后,上市首日开始出现大面积贴权(见图),而10月28日复牌的4只G股最为惨烈,G精工、G威尔分别下跌18.67%、18.73%。

  对价股上市首日涨跌有着明显的时间特征。指数高位盘整时,对价股上市首日填权基本在10%左右,从9月12日之后,股改全面铺开,也正是大盘见顶回落之时,其后各日行情几乎全是贴权。并且沪深两市主板股票贴权算术平均值6.26%,深圳中小板则达到10.24%,市场资金集中炒作中小板个股终于尝到苦果。

  对于抢权期间上涨过高的股票,不要期望在股改实施首日有抢眼的表现,因为前期的上涨已经消耗了股价走高的能量。

  慎追G股

  G股指数的走势仅仅表述了G股整体的情况,个股的下跌更是让投资者切实感受到伤痛。以上市首日收盘价为基点,截至11月3日,股改正式实施的87只股票,涨跌股票数量是25∶55,近似于1∶2。G三一最早开始股改,也是跌幅最大的股票,下跌31.01%,G龙盛、G韶钢紧随其后,跌幅分别为30.50%、28.92%,下跌超过10%的股票有31只,占到87只股票的36%(表3)。上涨的25只股票中,G天威一枝独秀,上涨75.32%,比排在第二名的G卧龙涨幅高出56.57个百分点。从统计数据看,股改实施后的G股不可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