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创新虽无奈 花样还将继续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0:12 和讯网-红周刊 | |||||||||
·创新篇· 目前来看,单纯的送股仍是最主流的对价方式,创新还不是很多。但随着股改难度系数越来越大,股改对价创新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创新方式也可能“花样”百出 本刊记者 林中
创新解决股改难题 虽然管理层一直在鼓励股改对价创新,但有能力送股的公司,完全没有必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所以对价创新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市场的难题。 股改可能造成国资流失,一直是质疑者的理由,所以在少送股的基础上追送权证,便成为宝钢、武钢等大国企的首选和特权,权证也可以理论上折算成股嘛。而对于跌破净资产的国企,也还可以像农产品的大股东一股不掏,给予流通股东一个1年后溢价出售的权利,顺势也就把股价打上去了。至于流通股比例很低的公司,送股如同割肉,那么就可以像万科一样,免费派送认沽权证,也可以模仿华立控股,采用资本公积金向全体流通股股东定向转增的对价方案。 可叹的是绩差公司像跟草,送给流通股东再多的负资产也没人要,所以只能用资产重组的对价方式换取流通权。典型者如S T农化大股东置入优质资产,实现净壳重组。再如S T中西大股东“现金+权益性资产+债务豁免”的泣血式重组,对价折合也创出了10送10.3股的记录。 当然,既然绩差公司能送股,非ST公司更有权利使用,深圳机场、隧道股份就采用“送股+资产置换”对价方式,渝开发大股东则采用了现金捐赠及折价置入优质资产的方式。另外,历史遗留问题留在全流通新时代难免不好,郑州煤电也就在解决股权分置的同时,提出了定向回购解决大股东占款的方案。 总体看来,未来权证方式只是少数大公司的游戏,像万科等案例具有更多的个性色彩,难以模仿和推广。而采用资本公积金向全体流通股股东定向转增、“送股+资产置换”的对价方式,可能将成为未来除送股外的主流创新的对价方式。 反思:创新是手段,还是目的 其实,股改对价本身就是两类股东间的博弈,而创新更是升级版的博弈,充分考验投资者的数字换算能力。但无论多么复杂的创新方案,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对投资者的补偿程度上。投资者看重的不止是上市公司的对价能力,更看重其诚意和效果。 市场担心因股改而“生”的权证方案,正成为大公司少支付或不支付对价的游戏。认购权证更是被市场戏称为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只是根据相关规定,符合发权证的只有30多家大公司,其他公司还没有这种权利。 流通股比例很低的公司如万科,可以送8份认沽权证,为何不能同时也多送一些对股权结构没有影响的现金呢?同样跌破净资产的公司,韶钢松山的方案是每10股送3.5股,农产品却不送,此类公司到底应当怎样解决才合适呢?至于缩股因涉及减少注册资本、需要征求 债权人同意等复杂事项,所以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采用,而泰豪科技、福星科技不怕麻烦,舍易求难去缩股,更多原因却可能是因为缩股可以使股价不除权,进而确保一定的今后再融资总额。 进行资产重组和置换,是目前ST等绩差公司所能采取的对价创新手段,但这需要大股东有足够的实力,所以对于那些资产够烂、大股东实力够弱的公司,这种手段恐怕也很难适用,也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注入或者是置换进来的资产,是否确实优质?其长期盈利前景又如何呢?重组带来的悲欢离合的老故事会因为股改而变化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