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谁来入股沙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 12: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瑞法 王玉德 上海报道

  钢铁新政系列报道·民企动向

  编者按:

  对钢铁业界来说,7月20日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所带来的,恐怕不仅仅是动力,也有压力——在这份建国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钢铁产业政策中,不仅带来了产业布局规划、技术升级和循环经济等概念,还带来了产业集中、企业结构调整、准入门槛提高等信息,因为这意味着,向国际同行看齐,中国的钢铁产业将进入一个宏观调控色彩强烈的产业整合时期。

  而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将是前几年盲目乐观、过度发展的民营钢铁企业。有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民营钢企产量已占全国产量三成,其中,年产规模过百万吨的有18家,而过300万吨的仅有4家。企业数量过多、分布区域失衡、产品附加值过低是这些民企的共同特点。可以预见,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中,对于上述中的大多数,“活着还是消亡”将是一个问题。

  因此事实上,民营钢企已经开始了出路探寻。集团化联合、与大型国企合并、吸引外资巨头参股成为钢铁民营企业家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上一轮对国有钢铁企业的走向进行系列报道式的关注之后,从本期开始,我们把目光转向民企,关注他们中间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商业故事。

  “我们公司内部没有正式研究过收购沙钢的事情,我们也没有从沙钢收到任何这方面的正式提案。”

  2005年7月26日,针对国内外媒体近期传得沸沸扬扬的“浦项欲收购沙钢控股权”一事,浦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外联络部的孙正烈向本报声明:“浦项总部也不可能与沙钢讨论这件事,因为浦项在华投资的所有渠道都由浦项(中国)负责,沙钢不会直接与总部商量。”

  并非空穴来风

  事情缘于韩国《每日经济》今年6月10日的一则消息:浦项制铁表示,目前正与江苏沙钢集团进行协商,准备以股权收购的方式(50%+1)取得沙钢的经营权。

  韩国“《每日经济》报道的内容是不准确的,我们公司对此表示非常遗憾。”孙正烈说。

  然而,浦项欲收购沙钢控股权的消息又非空穴来风,沙钢的股权转让确实在悄悄进行。“今天我正式透露给你,有好几家国际知名钢铁公司与我们在谈,美国的、欧洲的都有。”近日,沙钢集团公司掌门人沈文荣向本报坦承:“浦项不能算谈得最早,我究竟选择哪一家,现在还没定。”

  对于媒体盛传的浦项欲以“50%+1”的方式收购沙钢股权的方案,沈文荣毫不犹豫地予以否定:“它想要50%,但我不可能给它50%,我们做事应当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沙钢与浦项是一对知根知底的老搭档。早在1995年,位居世界钢铁业三甲的浦项就已开始在中国投资,而沙钢则是浦项在中国最早的合资伙伴。

  1996年,浦项与沙钢在张家港合资成立了年产40万吨的不锈钢有限公司。为使此项目获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沈文荣不辞辛劳,七次进京汇报。合资公司成立10年来,浦项不断追加投资,目前,浦项在张家港不锈钢公司的投资额已达1.15亿美元。

  2003年10月,浦项与沙钢共同投资7亿美元、由浦项控股82.5%的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新厂筹备组又正式挂牌,这是迄今为止浦项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如今该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浦项对中国情有独钟。去年12月,当浦项为在海外建立1200万吨大型综合钢铁厂选址之际,POSCO(浦项制铁与光阳制铁所的统称)会长李龟泽曾在首尔向本报记者吐露心迹:“我们密切关注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如果有浦项制铁能够充当的角色,我们希望扮演那种角色。”POSCO副社长、浦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震则直言:“大规模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在统管中国事业的立场上看,我们更希望在中国投资。”

  然而,浦项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之路似乎并不顺利,它期望参与的福建宁德千万吨级钢铁项目至今尚未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国家刚刚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又给浦项的投资热情泼了一瓢冷水。该政策第23条规定:“外商投资我国钢铁行业,原则上不允许外商控股。”

  “不与二流企业重组”

  出让沙钢的部分股权并非沈文荣心血来潮。“中国要成为钢铁强国,必须把世界上最好的技术、最好的管理引进来。”沈文荣说:“如果靠我们自己摸索,很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沙钢是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的龙头老大,但在1975年,它只是一个自筹45万元资金建起来的作坊式小厂。经过20年的发展,2004年沙钢已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拥有总资产超过300亿元,净资产逾百亿元。早在2003年,它的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已分列行业第5位和第10位,人均钢产量、人均利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三项重要指标则分列全国钢铁行业第2位、第4位和第2位。

  今年7月5日,经过4年半夜以继日地建设,总投资150亿元的热轧板卷项目又正式投产。目前,沙钢已成为拥有年产铁1000万吨、钢1500万吨、材1300万吨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但近两年,世界钢铁业界掀起了一股收购兼并的热潮,米塔尔、阿塞勒等国际钢铁巨头已咄咄逼人地把手伸向了中国。武钢、首钢等国内钢铁巨头也在积极寻找联合重组的机会。国家刚刚公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也要求,中国的钢铁企业应“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此外,作为民营企业,沙钢虽具有机制灵活的优势,但同样存在着“一股独大”的弊端——目前,一言九鼎的沈文荣拥有沙钢的控股权。“如果有国内外大公司来重组沙钢,沙钢的管理就会更加规范,决策也更加科学。”沙钢的一位管理人员表示期盼。

  引进世界一流的重组伙伴,对于刚刚投产热轧板卷项目的沙钢还有一个好处:自己的产品可以尽快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来重组沙钢?沈文荣为此颇费踌躇。在采访中,他反复强调,重组方必须是国内外最优秀的企业:“技术、管理、创新,各方面都优秀,与我们合作能够实现共赢、双赢,二流企业不要。”

  沈文荣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沙钢的股权不一定转让给老外,也可能转让给国内知名的钢铁企业。目前沙钢也与几家国内企业在谈。

  这些企业中是否有宝钢?“这个现在还不能向你披露,因为我们双方都有游戏规则。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我就可以披露这个信息。”沈文荣回避了记者的追问。

  携手宝钢?

  然而,沈文荣的寥寥数语或许已经泄露了天机,因为我国最优秀的钢铁企业非宝钢莫属。

  事实上,宝钢一直是各地政府和钢铁企业心仪的“香饽饽”。去年,铁本违规建钢铁厂事件被国务院查处后,江苏省和常州市政府都希望宝钢能够伸出援手,重组铁本。

  面对媒体的各种猜测,宝钢当时选择了沉默。今年7月21日,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谢企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首次就此作出了回应:“宝钢与铁本从来都没有进行过接触,因为这不符合宝钢发展的方向,同时铁本所选择的地方也不是适合钢铁企业发展的环境。”

  宝钢是否会选择入股沙钢?现人们还不得而知。《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中国要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这与宝钢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宝钢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干3000万吨,看4000万吨,想5000万吨”,宝钢的老领导还希望宝钢“梦8000万吨”。宝钢的目标是,到2010年,宝钢的钢铁主业要进入世界前三强。

  据谢企华介绍,目前宝钢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六,但据权威的世界钢铁动态公司(WSD)评定,在考核钢铁企业的22项综合指标中,宝钢已有20项指标达标。按照WSD的考核标准,宝钢已进入世界钢铁业前三强。

  谢企华说,目前宝钢正在加快进行兼并与重组这方面的工作。“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会长,我特别强调,与其让国外企业来进行收购,不如我们自己首先把提高集中度的工作做好。”

  谢企华没有透露谁是宝钢拟议中的重组对象,但透过沈文荣的谈话,很难让人没有联想。

  “宝钢应该做大,我认为宝钢能够做大,而且要大胆地做大,要加快步伐做大,这也是国家希望的。”采访中,沈文荣加大嗓门对记者说:“宝钢将来的规模,我的看法不是3000万吨,而是5000万吨以上。如果它的本部是3000万吨,到湛江建个1000万吨的基地,再收购一个合作伙伴是1000万吨,不是就5000万吨了吗?”

  沈文荣所言的这个“合作伙伴”或许就是沙钢。在采访中,沈文荣对沙钢的区位优势津津乐道:张家港临江近海,地处经济最活跃、钢材需求量最大的“长三角”,工业水资源丰富,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成本低,进入国内外市场的距离短。尤为重要的是,“沙钢现在已有15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但起码还有1000万吨的发展空间,这个区位优势,别的地方不具备”。

  虽然沈文荣心仪宝钢,但仍有可能与宝钢擦肩而过。沈文荣坚持的重组条件是,不论与跨国公司合作还是与国内钢铁巨头携手,沙钢绝不会让出控股权。牛气冲天的宝钢是否会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