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开始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 17:3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王玉德 2003年底、2004年初,针对房地产、汽车、钢铁等投资过热的领域,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宏观调控。一年过去之后,在钢铁领域,除江苏铁本、浙江建龙等典型个案受到严厉监管之外,业界似乎再未见到更大的突发性事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钢铁业宏观调控力度的减缓。2004年底、2005年初,宝钢敲定湛江千万吨级项目并通过股票增发募集资金250多亿;武钢并购矛头直指杭钢集团和重庆钢铁集团;首钢敲定了搬迁方案,鞍钢也加紧了与本溪钢铁的合并。2005年5月,经历铁矿石涨价风波后,铁矿石贸易企业的资质认定迅速完成,铁矿石进口商由原先的500多家锐减为100来家;与此同时,有信息表明,针对钢材价格波动过大、钢材流通秩序混乱情况,国家也在加紧整治工作。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对于钢铁产业的战略思路已经清晰。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产业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改善产业布局,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国家方略之下,面对能源、原材料高度紧张的局势,高耗能、高耗材的钢铁业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上述战略规划的措施就是重新制订产业发展政策。有信息表明,目前国家正在拟订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在该政策的讨论稿中,包括了产业布局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政策、投资管理政策、贸易及原材料政策以及行业准入政策。而这些政策的目标,就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消耗。该讨论稿还表明,通过政策推动,“到2010年前,选择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形成10个以上1000万吨以上级的钢铁联合企业,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达到50%以上,有炼钢能力的企业数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可以预见,在这样的国家战略与产业政策导向之下,钢铁行业的整体性调整:产业布局的调整将进一步促使华北、江浙等投资过热区域的整合;企业结构的调整也将加大四大钢铁集团为代表的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投资力度和兼并速度;而技术门槛和准入门槛提高则将进一步加速中小钢铁企业关闭,前几年所谓“民企重型化”的浪潮也必将逐步冷却。 大变局开始了。钢铁业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整合的年代,一个兼并的年代,甚至是,一个多数企业进行生死抉择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