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政策催生电厂脱硫商机 新兴企业恶战开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 16:5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李燕玲 北京报道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加快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于解决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是今年以来国家对
此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在“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中重申:新建燃煤电厂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老电厂分阶段建设脱硫设施。而在今年初掀起的“环保风暴”中,环保总局公布了全国46家电厂名单,要求其必须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脱硫主体工程建设。 在一系列环保政策下,电厂脱硫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环保产业以及投资业界一个不断升温的热点词汇。 脱硫市场急速升温 今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公布46家电厂黑名单时,一些在业界经验丰富的环保工程公司开始调整企业策略,将脱硫工程列为这两年的重点业务。 北京加美集团董事局主席房文军,他最近一直在密切关注政策层面的变化,并且积极在技术、团队、资金上做进军脱硫产业的准备。 与此同时,一些嗅觉敏锐的投资人也开始关注火电厂脱硫行业。加拿大籍香港人磊怀,最近提起“脱硫”两个字就兴奋。他目前正受一些香港及国外基金的委托在北京寻找投资项目。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紧缩,磊怀渐渐把目光聚焦到环保产业上,他对于火电厂脱硫尤其关注,认为火电厂脱硫是今年最佳投资项目之一。 房文军、磊怀们对于火电厂脱硫之所以产生如此高的热情,答案就在热火朝天的市场中。 一位多年从事电力环保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环保政策要求新建火电厂必须上脱硫设施,脱硫项目的招投标骤然增加,国内的专业脱硫公司本来就为数不多,现在市场需求猛增,一些公司忙得团团转,接单都接不过来。” 国电科技环保集团公司的邢经理说起公司最近的情况来语气急促,“公司搞市场搞业务的人整天都忙着在外面签合同,最近忙得不行呀。”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脱硫市场的启动始于2003年,那时国家从环保上也提出了要求,但没有如此之强硬。而对于电厂来说,脱硫属于“贵族项目”。一个两台60万千瓦机组的电厂,安装脱硫设施的费用在3亿元左右。安装之后,运行费用也相当高。因此,不少电厂在安装脱硫设施上,能省则省。 而现在,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是国家“十一五”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量,已经超过全国二氧化硫排放的50%。因此国家环保总局痛下决心,要在电厂脱硫监管上下真功夫。在严格的监管之下,燃煤电厂的脱硫项目招投标在今年掀起高潮。 有数据统计,从需求来说,近几年全国烟气脱硫市场每年将有200亿元左右的规模。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中国脱硫和脱硝等电力环保市场将有1万亿左右的市场规模。 到去年底,全国约有2000万千瓦装机的烟气脱硫设施建成,约3000多万千瓦装机设施正在施工建设。未来几年,还要有3亿千瓦装机的烟气脱硫装置急需投运和建设。 爆发性增长的市场需求使很多公司都在高负荷运转。 几家较早进入市场的公司去年和今年合同数额陡然增加。有业内人士透露,像武汉凯迪电力环保公司,一年能够拿到的合同额至少有30多亿元。在武汉凯迪电力环保公司的网站上,3月到5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脱硫项目喜报频传,漳山、彭城、银川、南热、常熟、大唐华银金竹山、黄冈大别山等项目纷纷传来中标或投入运营的消息。 江苏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要说凯迪电力这样的大公司,就连进入市场不久的新公司如苏源环保,一年之内也拿到了将近10亿元的合同。 埋伏危机 不过,虽然市场上红红火火,但一些不理性的企业行为,使电厂脱硫这一新兴行业已是潜伏了重重危机。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火电厂烟气脱硫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文件要求,通过三年努力,建立健全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标准体系。 浙江蓝天求是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这场“脱硫热”中,他们公司并没有盲目接单,在投标上比较谨慎,做不起的单就不接,所以这两年的项目数量没有呈现剧烈增长态势。 这位人士解释,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在的脱硫招标中价格压得很低,甚至低到做不起的程度,“接单越多可能亏得越多”;另一个原因是,市场膨胀带来人才紧缺,“现在某些公司总工的年薪甚至涨到百万了”。此外,脱硫设备的安装、调试都需要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没有人才储备,能否顺利执行下来也是问题。 “到今年年底,市场将会有一次洗牌,”浙江大学从事脱硫研究的高翔教授说,“到时候会因为质量、资金、执行等问题淘汰掉一批公司。”一个脱硫项目的执行时间一般为18个月以上,去年开始安装的一批设施到今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投入运行,“质量谁优谁劣到年底就可以见分晓了”。 高翔认为,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是由目前的价格战引起的。在近期的招投标中,执行一个2台30万千瓦机组的脱硫项目的价格已经从过去的300元/千瓦左右降到了现在的200元/千瓦,有些公司为了抢占市场,甚至不惜代价,价格再低也要去接。“如果低于200元/千瓦,这个项目基本上就做亏了,除非就是偷工减料。” 除了质量问题之外,一些资金周转不灵的公司也会遇到问题。一个脱硫项目的总体费用在几亿元左右,按照电厂和工程公司1:8:1付款的规则,工程公司需要大量垫资。单接得越多的公司,占压资金量越大。 此外,一个脱硫项目至少需要10多个有一定资历的技术人员,现在脱硫市场发展这么快,人才培养需要一定周期,一些超负荷运作的公司,在人才培养上赶不上趟,执行起来问题很大。 国电科技环保集团公司技术人员胡道成告诉记者,该公司在最初搞脱硫项目的时候是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他们是在外方的指导下,在逐渐消化吸收之后,才形成今天的技术团队。“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少需要几年的周期。”胡道成感叹。 “现在电厂的风险很大”,高翔说,由于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脱硫产业相对滞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来会转嫁到电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