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顺差链 世界贸易被严重伪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00:3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杨瑞法 实习记者 杨颢 于泓 上海报道
“无论人民币升值还是美国对进口的中国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我县的出口都会受到影响,外贸企业有可能死掉一批。” 2005年4月26日,前不久刚调任新职的原浙江省绍兴县外经贸局局长施平平一脸忧虑。 浙江绍兴是纺织品出口大县,据施平平介绍,去年出口总额32亿美元,其中出口美国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8%。 今年2月,美中的贸易逆差又创最高月记录61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到了140多亿美元。“这些数据加重了某些人的担心”,上海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商务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国兴研究员说。 在中美贸易顺差增长中,美国的一些跨国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通过在中国采购和贴牌加工,源源不断地将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输入美国。这些国际巨头也成为中国企业出口订单的主要来源。 世界头号公司“中国秘密采购链” 虽然尚未进入夏季,但广东科龙电器公司生产车间内却已是一片繁忙,为赶出口档期,工人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去年,科龙出口创汇额近5亿美元,冰箱和空调出口已占据这家公司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 据记者了解,在科龙的大客户中,不乏美国通用电气(GE)等世界著名公司。“我们的出口产品三分之一远销美国市场,GE一个大单就订购上百万台的冰箱、空调。”科龙的一位管理人员透露。 然而,科龙仅仅是GE在中国大规模采购的一个缩影。5年前,号称“世界头号公司”的GE,在中国的采购额仅5亿-6亿美元,它从中国的采购不到全公司采购额的3%。作为在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2000年9月,GE在中国成立了一家采购和出口有限公司,这也是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家拥有进出口权的外资企业。 2002年5月24日,刚刚接替杰克·韦尔奇的GE新任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在上海雄心勃勃地宣布:“我希望到2005年,GE在中国的销售额能够达到50亿美元,采购额也能达到50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GE当时在中国采购额的5倍。 虽然伊梅尔特在中国出手不凡,GE的身影在澳柯玛、新飞、小天鹅、美的等中国家电企业频频闪现,但记者此次采访时,GE的一位高层对他们在中国的采购情况却三缄其口,包括科龙在内的为GE贴牌生产的企业高管对此也都讳莫如深。据了解,愿为GE贴牌的中国企业并不踊跃,“为GE贴牌,我们仅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好处是可以用他们的渠道走向世界”,一家为GE贴牌加工的企业高管说。此外,由于为GE贴牌的企业都与GE签订过贴牌加工“保密协议”,因此这些企业大多出言谨慎。 其实,GE有自己的苦衷。“他们担心引起美国某些团体的反对”,也许出于同样的原因,全球最大的运动用品生产商美国耐克公司中国总部也不愿向本报提供其在中国的生产和出口数据。但今年4月中旬,耐克刚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耐克的700多家海外制造厂中,中国就占据了124家。 “早在2002年,我们青岛就成为了耐克运动鞋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青岛外经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介绍,目前在青岛共有四家以生产耐克鞋为主的韩资企业,2002年,他们的出口额已近5亿美元。去年,这四家企业的出口略有减少,但仍有3.8亿美元。 “我们生产的鞋99%都销往国外,其中40%销往美国。”三湖制鞋公司输出部负责订单的孙小姐向记者透露,该厂月产耐克鞋30万-40万双,平均每双出厂价约17美元。泰光制鞋厂去年生产耐克鞋700多万双,几乎全部出口,而美国约占八成。 在中国采购和贴牌加工的美国著名企业名单还可以排出长长一串:戴尔、惠尔浦、霍尼威尔…… 值得一提的是位居世界五百强之首的沃尔玛,2001年,它在中国的采购额为100亿美元,2002年增至120亿美元,而去年已猛增至180亿美元。 沃尔玛的供货商既有中国本土企业,也有外企,“沃尔玛将采购价格压得很低,而他们自己却确保20%左右的商业毛利”,中国一家DVD生产企业的高管向记者抱怨。 “世界贸易被严重伪装” “现在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已经占据全球贸易额的80%以上,中国出口贸易增量的62%是由外资企业引起的。”王国兴介绍说。 资料显示,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累计引进外资已超过10000亿美元,美、日、欧企业争先恐后扎根中国。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04年底,美国在华投资企业数量已达45265家,仅去年我国就批准设立美国投资企业3925家,其中由美方独资或控股的企业2381家。 近两年,日、美、欧企业已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2004年,上海外企的出口额490多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近70%,而在上海的出口加工贸易中,外企的贡献率高达90%。 这种势头也在向全国其他地区蔓延。去年,外企在中国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已达57.1%;在出口加工贸易中,外企则占了全国总量的近80%。 中国对美出口,外企当仁不让地成为主力军。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中国共向美国出口货物价值1574.6亿美元,其中在华外商独资企业出口比例达45.4%,如果将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计算在内,外企所占比重高达66%。 “除美日等国在华投资企业对美大量出口造成中美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外,中国还为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背了‘黑锅’。”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中美贸易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宣朝华说,“新型的全球产业分工结构,使世界贸易被严重伪装”。 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的调查,1993年,日资在华企业不到200家,但去年已猛增至1346家,几乎囊括了索尼、东芝、松下、三菱等所有日本著名公司。索尼等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后,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将从日本输入的关键零部件加工组装成产品后,又绕路中国,出口美国等国家。例如,索尼在中国生产的摄像机,元器件多数在日本采购,其成品却销往美国等世界各地。2003年,在上海召开的全球董事会上,索尼高层曾坦承,他们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只有三分之一在中国销售。 将中国作为对美贸易跳板的还有韩国。中国家电协会引述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对美出口空调器总量为645万台,其中LG空调器对美出口量为208万台,占中国对美空调出口总量的32.2%。虽然LG以自己的品牌在美国销售,但由于产品原产地发生了变化,“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国所有对美出口的空调企业都有可能遭受LG带来的不白之冤。 王国兴将上述现象称为“替代行为”——中国同这些国家的贸易替代了美国同它们的贸易:当中美贸易顺差日益增长时,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贸易逆差却在不断扩大。 2002年,中日贸易逆差为503亿美元,翌年,逆差增幅竟高达192.8%;2004年1-5月,中日贸易逆差同比又增长了70.9%。中国对韩贸易也严重逆差,自1998年以来,中韩贸易逆差额连年超过当年中国对韩出口总额。 今年2月刚出台的美国《2005年度总统经济报告》承认了这个事实:“当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增加时,从其他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的比重正在减少。” 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在对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后也指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是从太平洋沿岸其他国家进口有所减少的反映,因为那些地方的公司把他们的成品组装厂迁移到了中国。 中美贸易虽然存在着大额顺差,但对美国产业界而言,与日美贸易间的顺差相比,意义大不相同。宣朝华研究发现,日本对美出口,是由日本企业单独完成的,换言之,日本企业独享了出口美国的好处。而中国对美出口,不少是由中美合资企业或美国独资企业完成的,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返销美国后,美国企业便从中受益。 另据日本综合研究所的统计,2002年,美国对中国(含香港)直接投资460亿美元,获得收益62.2亿美元;对日本投资656.8亿美元,获得收益47.7亿美元。美国企业对华投资比对日投资少约200亿美元,收益却多了约14.5亿美元,平均投资回报率达13.5%。“中国企业和个人从巨额中美贸易顺差中获利不多,美国和日本等国企业却得到了明显收益。”宣朝华说。 升值的受害者还有谁? 今年4月上旬,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访问了中国,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承担了麦金农访问上海时的接待任务。 “浮动汇率并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它只会使中国企业的产品成本提高,但美国仍然要进口商品,这将使美国付出更高代价。”麦金农一脸认真地对王国兴和宣朝华说。 麦金农提醒他的上海同行,要以日本为鉴,顶住国外压力,维持中国当前的汇率政策。“当年日本迫于美国的压力,调高了汇率,其结果美日贸易逆差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导致了1987年至1990年的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并使日本陷入了1990年代的通缩和衰退之中。”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远非美国某些人想象得那么巨大。“由于中美贸易额只占美国总贸易额的10%,即使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5%,反映到美国贸易中,只有2.5%的收益。”王国兴说。 若人民币升值,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除了中国公司,还有大量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如GE、沃尔玛、耐克、惠尔浦、英特尔等跨国巨头都将从中受累。 近两年,中国生产的DVD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稳居第一,沃尔玛则是中国DVD的最大采购商。中国DVD的最大优势是价格,每台50美元左右的零售价,使其获得了大批美国消费者。据华东地区一家DVD出口企业的老总介绍,由于中国企业生产的DVD约50%的零配件在国内采购,这部分材料及人工均以人民币结算,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10%,中国的DVD出口每台就将减少收益约30元人民币(以每台出口价40美元计)。这将使本已在盈亏临界点边缘挣扎的中国企业不得不减少乃至放弃DVD出口,沃尔玛也将减少一块重要的利润来源。而依赖中国企业贴牌加工产品的GE也将因此大幅减少收益。 “美国每天需要输入30亿美元来弥补它的经常帐户和外贸双赤字,如果它阻断了中美贸易的通路,也就失去了一块重要的资本输入来源。”王国兴说,“而这正是华尔街最担心的。” 据王国兴判断,虽然迄今不排除6个月后美国政府仍有可能对所有进口的中国商品加征27.5%的惩罚性关税,“但可能性不是很大”。 施平平却从美国的“汇率报复案”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它将迫使我们的外贸出口企业抓紧产品结构调整,开发高档次的产品。“即使美国提高了关税,高附加值的产品仍然可以卖出好价钱。” (本报记者冯青对本文亦有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