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证监会只能对上市公司定规矩 难起到监督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03:3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陈黛发自北京

  新华财经有限公司评级业务董事总经理钟汶权先生在国际金融服务行业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曾先后担任怡富(Jar-dineFleming)结构和收购融资部门的投资分析师,香港金融管理局银行监管部门副经理,还曾任职穆迪(Moody’s)公司亚太区总部企业融资部的资深研究员,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格。

  12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针对2004年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低迷、上市公司的诚信、中国证监会的监督机制、企业债券等话题采访了钟汶权先生。

  第一财经日报:您如何评价2004年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低迷和发生的证监会官员的权力寻租,比如王小石事件?

  钟汶权:2004年证券市场的低迷主要原因还是公司的透明度不足,规范不力,让投资者缺乏信心,这是个老问题了。而市场是不能用人为因素来决定其低迷或繁荣的,它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时间来逐步成熟。

  我在内地工作的这三年多,觉得证监会的进步很大,公司的规范和诚信方面也都有很大进步。但从绝对标准来说,还与理想状态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的资源不足,制定了规范,但不一定有足够的人力去真正起到监督作用。现在证监会的人手和内地的市场规模是不匹配的,这就好像一个城市警察多了,犯罪的人就少了一样。内地目前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在管理方面有很多自由的空间,所以出现了官员的权力寻租事情,国外也是有这个时期的。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力度如何?有何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钟汶权:现在的情况是证监会无法对上市公司的问题起到防范作用,或者说是做不到。只能订规矩,但不可能到每个公司去管理,总是出了事情后大家就等着证监会的通告。就像一个人不能等到生病了才立刻去治病,而应该平时加强锻炼身体预防生病。这是治标和治本的区别,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建立这种文化和机制,毕竟国外成熟的市场也是一步步形成的。

  另外,由于中国内地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国有经济规模较大,在一些大问题上比如国有股减持等,证监会没有足够的权力。而在对大的国企上市公司的监督上,有的国企和证监会是同一级别的,很难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内地的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融资机会是否公平,存在着什么问题?

  钟汶权:健康的证券市场应该是有前途的公司得到融资,投资者得到投资收益。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主要是看投资价值,比如公司的基本业务、未来前景和盈利情况等。而内地的公司通常没有稳定他们的主营业务,经常是国家给什么行业的优惠政策或者补贴多,就去参与什么行业,他们这些短期的行为,也使投资者无法判断出投资价值。这种情况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使一些有前途的公司可能没有机会得到融资机会,反倒是一些投机的公司得到了好处。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知道您对国际债券市场也很有研究,请您谈谈中国内地的企业债券明年的发展变化趋势?

  钟汶权:明年债券市场会有些变化,主要是企业债券发行可能会松动一些。14日央行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开放了银行间市场债券。现在的债券发行受控很多,私营企业更无法发行债券。而未来对企业债券的供应和需求很大,企业需要融资,另一些基金需要投资收益。比如保险公司,现在有足够的资金,但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产品,股市风险大,利率又低,而明年国债规模减少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更加有利。所以我认为对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应该会松动,会允许相当数量的企业发行债券。插图/苏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证监会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