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提供多样化资产 满足不同投资偏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3日 01: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周炳林

  不管后市走势如何,沪深股市股指由去年中至今,涨幅超过160%,我国大规模的储蓄资金已经接受一次彻底的“洗礼”。人们开始了“资金价值大发现”,切实地觉得用钱可以赚钱(银行低息储蓄“横行”时期这一点并不被显著感知)。另一方面,一次“全民炒股”经历也使得“国民风险偏好倾向”出现根本的转变,即使未来某个时候股市出现回调,套现的资金再也难仅以极低的利率“窖藏”于商业银行,巨量资金“围观”各类资产市场的大场面将出现。

  这注定给将来的中国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旦控制不好,投机性大增的过剩资金在不同资产市场来回涌动,将成为引起

中国经济波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可以想到的当属房地产。5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07年1-4月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指出,前四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涨幅在6%左右波动。其中,4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涨幅比上月低0.5个百分点。前四月房市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大幅涨价势头被封锁在几个城市。

  一般而言,股市对楼市效应可分为三种:挤占效应、财富效应以及挤占效应的回吐。处于何种则取决于两个市场的相对价格变化,尽管已经出现了零星关于股市财富效应的报道,但是,目前两类资产的增值情况注定了挤占效应仍应是主流,因为财富效应仍可被“再度挤占”而停留股市。然而,两个市场的相对价格变化不可能一直维持不变,一旦出现逆转,挤占效应回吐难免出现。实际上,相对于财富效应,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连本带利”汹涌而来的挤占效应回吐,这或许难免在楼市再次掀起波澜。

  实际上,不合理的价格逼出“资金位移”的表演已经出现,如1998年至2005年间储蓄大增,存款既可以被看作银行向公众的购买行为,又可以被看作是公众向银行购买服务的行为。在上述时期,如果将其视为前者,我们看到的是低名义利率、零甚至负(实际)利率、对银行卡或账户征收管理费等行为大行其道;反之,将其视作后者,则是居民购买存款性金融服务的价格在快速上升。从目前的情况看,“存款太贵”形成的“存款资产泡沫”已经在逼走资金,5月13日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共减少1674亿元,同比多减2280亿元(去年同期增加606亿元)。

  “存款太贵”引来了资金的排斥,导致储蓄流入股市进而“股市太贵”,那么,顺理成章,人们一旦排斥“股市太贵”,投机资金流出股市,暂时相对稳定的房地产市场价格难免又要经历一次全面大幅上涨。各类资产泡沫很可能轮番出现。问题的根治一方面在于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以阻止更多外汇占款带来的流动性过剩。

  另一方面,在流动性过剩的疏导也须尽快采取措施,目前,我国居民面临的资产可选择范围属于一种“两点分布”:要么是几乎零风险的存款或国债,然后以极低的收益率形式向居民征以极贵的“金融服务价格”、要么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房地产或

股票。特别缺乏在零风险和高风险资产间的多样化、过渡性的可选择资产,来满足或者说培育不
同居
民的投资偏好,为此,开展金融创新,消除金融资产种类的极化现象,大力发展诸如大型绩优公司的企业债市场,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