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私有化符合谁的利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 |||||||||
水皮 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以前这个省由国民党统治,而现在则由民进党执政; 众所不知,台湾私有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伴生着台湾民主化和自由化的过程。
有人会奇怪,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吗?奉行的不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吗?台湾怎么也会有私有化这一说呢? 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不假,台湾社会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也不假。国民党夺取政权又失去政权,先后经过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阶段,而前两个阶段基本就是蒋氏父子总统实行“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独裁统治。同样是资本主义社会,前期台湾国民党倡导的是国家资本主义,而后期则是顺应“世界潮流”,倡导的是市场资本主义。私有化既代表着国家经济发展意识形态的一个重大转变,也是国民党在台湾执政50年最具指标意义的经济政策。 国民党是1949年溃败到台湾的,痛定思痛的蒋介石在整党之后,确定的“发达国家资本”作为经济决策的准则,对于经济活动的管制和干预,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庞大的公营事业,也就是我们概念中的国有企业的建立既是国家资本直接介入的结果,同时也成为国家主导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40年之后,随着台湾经济的腾飞,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总量均超越了传统的公营事业,公营事业原先设立的理由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85年,台湾“行政院”为了替当时低迷的经济景气和民间投资寻找对策,召集了由民营企业、政府官员和学者参与的“经济革新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发布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目前政府设立的公营事业,直接介入产销活动,排斥他人参与竞争,违背产业自由化”,市场游资缺乏投资渠道以及亏损的公营事业对财政造成的沉重压力更被引申为对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而在《解构党国资本主义》一书中,学者陈师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国营事业已经成为国民党的私家金库,只有私有化才能斩断国库和党库的利益输送,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解脱国库的负担。 台湾私有化的标志性事件是1989年“行政院”制定的,“公营事业移转民营条例”。国民党政府提出四个私有化的理由分别是:一增进事业经营自主权以提高经营绩效,二筹措公共建设财源,三是吸收市场过剩游资,四是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抑制投机风气。为了推进私有化的顺利进行,国民党中央政府成立了一个跨部委的“专案小组”,同时负责制定了第一批共22家的私有化名单。 1991年“公营事业移转民营条例”在立法院三读通过,1994年开始有国营事业单位依例完成转移。到1998年初,已经通过股市减持12家公司股权,出售台机三座工厂的资产,总计获得2500亿元的收入。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国营企业的私有化只有少数是由企业自身提出的,绝大部分是由各大部委积极作为政绩落实的。 根据执政的国民党和在野的民进党于1996年底“国家发展会议”上达成的协议,最迟2001年将完成所有的官股释放。当然,这种官股的释放必须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吸收能力和对股价的压力,因此减持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中钢,私有化时资产额高达726亿,经过6次减持才算完成私有化。 台湾的私有化符合谁的利益呢?台湾资深的社会学家张晋芬通过实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张晋芬的研究表明,私有化在不同的国家推演的结果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的产生是基于私有化本身所具备的市场资本市场特性,因而是超国界的,比如私有化之后劳工劳动条件的降低和以裁员的方式增加利润等。个性则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和阶级结构不同,推动私有化的动机不同,私有化的执行结果也不同。如东欧国家,原来的党政干部是私有化最大的获利者,而俄罗斯则是犯罪集团和境外资本家。台湾私有化的结果获利的则是执政党、在野党和资本家。 先看执政党。 首先私有化的直接后果是部分国营事业变成党营事业。国民党的党营事业在台湾50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本土的大财团。私有化的过程,成为党产收购国有资产的过程,并且在国有股减持的过程中,成为最大的承销商。 再看在野党。 如果说在台湾有一项重大经济政策能同时获执政党、在野党及资本家一致支持的话就是私有化政策。对于在野的民进党而言,国民党“党库通国库”是造成朝野政治资源不平等,国民党“公器私用”的主要原因。因此,私有化是民进党的政治主张。但是,民进党没有意识到,私有化的后果实际上扩大了政党之间的政治资源差距。 最后看资本家。 台湾公营事业私有化的另一个副产品实际上是传统由国家或政党垄断专营的产业的开放,其中最大的受惠者是王永庆。国民党政府为了拉回王永庆在大陆的投资,更改云林县7000公顷农地用途以配合台塑建炼油厂的需要,由此诞生台湾第一座私人炼油厂。 台湾私有化的主渠道是国有股减持和资产整体出让,前者由股市完成,后者的交易对象就是财团。而在交易过程中,为了所谓的争取时效,许多国营事业的土地并没有重估,土地增值成为资本家参与私有化的最大动力和利益。 那么,私有化不符合谁的利益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