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吃不到的葡萄为什么是酸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02:14 每日经济新闻 | |||||||||
对于中石油整体收购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全部流通股之举,虽然被国内有些市场人士指为“回避股改”,但这不过是“吃不到的葡萄就说酸的”而已。且不说此举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利益是任何股改方案所无法比拟的,对于整合资源以便未来整体上市的积极意义,也是一般“小改小革”望尘莫及的。难怪国外有观点反而认为,这是中国股市巨头石化企业“参与股改”的开始。
尽管中石油没有马上提出其在A股市场整体上市的计划,但应该说,其最终目的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即以现有三家子公司退市的代价换取未来整体上市。 先退市然后再整体上市,这是一种正常的资源整合方式。如TCL案例,不同的只是TCL受制度所限,其整体上市时仍保留了股权分置的形态。而在股改的条件下,中石油整体上市若没有市场承受能力方面的顾虑,应该不再会有制度性的全流通障碍。 让原来按股权分置方式上市的非流通股先随被收购的流通股一起退市,再按全流通的方式重新上市,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实现全流通的合法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大股东都能像中石油一样以相当的溢价收购原有流通股,对比用对价方式换取流通权,也许有一些无法比拟的长处。比如说,补偿到位――尽管收购价的溢价部分未必能充分补偿流通股股东此前所蒙受的全部历史损失,但流通股股东可以实实在在拿到手,至少不会像对价因“自然除权”而前功尽弃。再比如说,流通权到位――尽管大股东仍存在保持控股权的需要,但其拥有的流通权从其重新上市那一天起就合法存在,所持股权是否上市交易就可以由自己做主了,不像股改获得的流通权还要受“锁一爬二”或承诺期的约束。 股改归根结底是解决影响流通的制度障碍,其实并不意味着非流通股都会上市交易。事实上,不仅中石油旗下上市公司这样的不符合国际上子公司不得或不宜先于母公司上市惯例的上市公司存在资源整合的需要,这些公司非但不能急于上市流通,反而要先行退市。而且,对于一些已不符合上市条件又缺乏重组机会的ST公司来说,其合乎逻辑的归宿也不是全流通,而是退市。等到它们具备上市条件了,还可以重新申请上市,何必为了勉强保护壳资源或硬凑全流通的数而非要“强按牛头迫其吃草”呢?为股改而股改,同为重组而重组一样,是对上市资源的浪费。 股权分置改革本该有这样的整体安排,不仅应该包括可以通过对价方式实现“一次性分阶段”的全流通,也应该包括通过资源整合方式实现的先退市后整体上市或重新上市。目前股改方式单一,并不是股改本身只有一种可行性,也不是市场规律合乎逻辑的反映。对此,国外与国内分析师的国际视野毕竟有所不同,从股改的实际情况来看,前者的高见未免显得太理想化了一点,而后者的批评虽然难免给人以“吃不到葡萄才说葡萄是酸的”之诟病,但吃不到的葡萄之所以是酸的,并非葡萄本身是酸的,吃不到葡萄的制度安排才是产生酸味效应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湘源 特约撰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