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权证:正在成为少支付或不支付对价的权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02:22 每日经济新闻 | |||||||||
已发表的四批股改方案显示,权证正在成为少支付或不支付对价的权术。权证除了作为对价工具的创新形式之外,所应当具有的利益平衡价值遭到有意冷落。 新钢钒的流通股股东宁愿不要大股东的增持资金,而要求增加权证配置,显然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管其他参与宝钢权证炒作的人赚没赚钱,在股改中获配宝钢权证的流通股股东们大多数肯定是“多收了三五斗”。在一个短期炒作的市场,人们应该理解流通股股东的
权证之所以能够在股改中热火起来,只是出于与生俱来的权变之性。权证之所以风靡全球成熟股市,也是因为它能像杠杆一样,数倍提升相应的市场炒作价值,香港人因此称之为“窝轮”。可以说,正是权证的这一特性,成了某些利益团体不顾股市尤其是股改大局,一再利用权力和创新的名义硬推权证的动因所在,也是中国权证重出江湖立马成燎原之势的根本原因。 不过,如果说市场人士所冀望的主要是提升权证本身的市场炒作价值,那么,国资委所看重的则是它所能够用来抵充对价的想像空间。并且,权证的市场炒作价值越大,权证抵充对价的想像空间也就越大;想像空间越大,对于国资委而言,利用价值也就越大。而权证另外所具有的融资功能,也就是市场所指的“圈证”功能,对于大股东来说,利用价值更大。在这里,权证的“创新”意义,确实是与市场存在一定关联。不过,由于权力部门与既得利益团体力推权证,权证也因此增加了权力、权利的含义,并最终演变为少支付或不支付对价的权术。 市场意义上的权证,本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秤锤”。就是说,权证作为一种权利的凭证,无论是行权条件还是行权价格,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平衡元素,那就是股票本票的价值。从理论上来说,权证对于本票不仅有价值提升的杠杆作用,而且还应该有锁定风险的保险作用。但权证自从其进入股改对价方案的那一天起,实际上就甩开本票闹革命了,其价值离本票价值越来越远。难怪新钢钒的投资者宁愿不要中看不中用的增持承诺也要多一点配置的权证。可是,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权证份量的加重不仅意味着实际对价的减少,而且也意味着股票本票价值的做空?权术的胜利,对于以公平为基础的利益平衡来说,即使未必意味着彻头彻尾的失败,至少也是一种极大的失落。 就在内地股市津津乐道于权证创新之时,曾经盛极一时的权证故里———香港正在开始对于权证的反思。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单边市场,缺乏风险平衡机制和防范机制。管理层原本计划推出权证来提供一种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解决风险平衡机制和防范机制不足的一些问题。现在看来,市场投机风行使权证的推出显得不合时宜,同时,权证会不会使股权分置改革复杂化,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果结果与愿望适得其反,那么,人们不得不回过头去思考:权证的权术与平衡究竟何者更为重要一些呢? 作者:黄湘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