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延续是救市前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03:16 每日经济新闻 | |||||||||
中国股市近日愁云笼罩。沪深两地的股市持续低迷,2万多亿市值蒸发。 那些已被蒸发的市值是否真的存在呢?或者说,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否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幻象呢?笔者以为,目前股市的萎靡不振,只不过是暴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在交易频繁的背后,中国的股票市场其实一直在从事着零和游戏”。在上市公司的整
面对这样的格局,中国政府要么关闭股市,推倒重来;要么修修补补,继续周旋下去。迫于各方压力,中国证券监管部门采用的是后一方法。譬如,针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中国证监会批准了“电广传媒”等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过股权转换债权的方式,解决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借款纠纷问题。由于这样的制度设计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利益分配空间,这决定了中国的上市企业通过制造概念、掩盖真相、有条件地披露获取更多的资金。中国的股票市场已成为规则最多、交易成本最高,却不尊重规则、不顾忌后果的股票市场。 中国股市何去何从?今年年初,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宣布,沪深股市将有新股上市,这说明现有的股票市场平台将会继续存在下去,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和监管模式仍将持续。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已经或者将要破产的上市公司,将会通过更加不引人注目的方式退出股票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将会以“抽血换水”的方式完成再造。 股票交易是一连串的法律行为。每一个法律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关系。在法律规则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每一个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都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价值极高。凡是优先获得证券监管部门改变规则信息的投资者,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证监会“不作为”可能更有利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如果证券监管部门严守自己的本分,积极扮演执法者的角色,而不是动辄出台所谓的监管规则,中国的股市可能平稳发展。 笔者对中国的股市有以下期待:第一,尽快改变中国的证券监管模式,必要时可以将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重新合并,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第二,中国的证券监管部门最好能够在一年之内不要出台任何引起市场波动的政策性文件,更不要在没有征求公众意见的情况下,出台政府部门规章。第三,审计部门应当尽快审计上市公司中的国有控股企业,防止那些已经腐烂的上市公司继续耗费投资者的钱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