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私募梦想创业营即将结束报名,该项目致力于打造私募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黄埔军校”,个人机构赛并行,明星导师助阵,挖掘最牛私募达人!【速速加入】
【相关阅读】
新浪财经讯 长生生物假疫苗事件引发医药业“巨震”,随着情绪蔓延,由此也引起了关于医药行业的很多思考。首当其冲的便是我国医药行业通病——“重宣传轻研发”。经粗略统计,近300家医药A股公司,超8成的销售费用超研发费用,而销售费用中宣传推广费用异常“醒目”。其中,康恩贝作为电视广告的“熟客”,宣传推广费自然不俗。去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3%,超出行业平均水平,是公司同期研发投入的15倍。此外,公司曾在2016年卷入“问题银杏叶药源”风波。
2017年销售费用是同期研发投入15倍
同花顺ifind显示,虽然在2017年,康恩贝的营业收入出现小幅下降,但公司的销售费用却同比增长了48.59%,达22.84亿元,该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43.14%。
而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哈药股份、云南白药、同仁堂、白云山和丽珠集团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3%、15.15%、19.88%、20.45%和38.27%。
康恩贝的销售费用如此之高,主要还是因为市场费和差旅通讯费,分别达9.83亿元和5.08亿元,占比43.05%和22.22%。资料显示,市场费包括学术推广费、市场调研费、信息咨询费、营销策划费、招投标费、样品费等市场性费用。而医药公司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被指一直都是商业贿赂的高发区。
相比销售费用,康恩贝的研发投入显得“低调”许多。2015-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均为1亿多,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不到3%。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外企业在原研药上的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大多在10%以上,高一点的可以达到20%多,我国药企的研发投入普遍不到10%。
曾因未履行必要审核程序卷入“银杏叶药源”风暴
与此次的疫苗造假事件相似,2015年我国曾爆发过一次银杏叶药源事件,康恩贝旗下子公司曾涉问题银杏叶提取物6.9吨。
2015年5月,监管部门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擅自改变银杏叶提取工艺,使用3%盐酸代替稀乙醇制备银杏叶提取物,而按国家生产标准应使用稀乙醇提取。随后,冲击波不断扩散,90家药品生产企业自检、超200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被排查,全国掀起一场问题银杏叶提取物彻查风暴。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非法银杏叶提取物流入了康恩贝等上市公司。相关通告显示,荣昌制药、汉森制药等四家企业的原料药银杏叶提取物均由康恩贝提供。这四家药企共从康恩贝购进3.6吨涉案银杏叶提取物。
据媒体报道,当时,康恩贝董秘曾表示,公司一共有6.9吨银杏叶提取物,全部由云南白药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公司供应。康恩贝在致客户函件中表示,此次原料问题因子公司对云南白药品牌及其质量管理的信任,而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核审计程序引发。
此外在2016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上海市销售的保健食品进行了商品包装监督抽查,抽查检验的27批次商品中,浙江济公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恩贝高山铁皮石斛西洋参颗粒被查出不合格。(青柠)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