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见习记者 麻晓超
本报记者 陈锋 北京报道
资金收紧的大环境下,大批内地企业选择了背靠“大海”的港股上市,却赶上了凶猛的破发潮。
对于港股这轮破发潮,市场已有质疑声,认为今年的过度IPO或是原因之一。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发文指出,香港股市在积极发股营造IPO牛市的同时,也有必要提防“过度的IPO导致市场失血”等“A股病”在港股上演。
9月12日,皮海洲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提出上述观点,既是前瞻性的担忧,也是因为港股市场已有一些类似“苗头”。
内地企业竞相赴港上市
4月30日,香港市场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落地。
在这次被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形容为“历时5年广泛讨论”的改革中,港股市场基本拥抱了“新经济”,放宽了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条件,开始接纳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此外还放宽作为“第二上市”渠道的限制。
政策红利的刺激下,港交所迎来了上市热。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今年在港交所新挂牌的公司数量已达到143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5.92%。
其中相当一部分新股是内地企业。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底,今年有56家内地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在上市方式方面,它们有相当一部分以红筹方式(即VIE架构)上市,有一些以纯内地资本股权架构方式上市,还有少数几家以介绍方式(即第二上市)上市,1家以借壳方式上市。
在所属行业方面,56家内地企业涵盖了教育,如新华教育、21世纪教育、天立教育等;金融,如江西银行等;地产,如碧桂园等;“新经济”,如小米、映客、平安好医生等;医药,如歌礼制药等;以及零售、工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在IPO潮等因素的推动下,港交所2018年上半年营收创下新高纪录,达到82亿港币,同比增长32%。
而这轮上市潮,在进入9月份后,尚未有停下来的迹象。李小加近期也向媒体表示,目前等待上市的公司多于预期。
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仅9月3日一天,就有9家公司披露了招股书,此外,9月4日至9月12日,另有8家公司先后披露了招股书。其中,“新经济”公司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名额,具体包括猫眼娱乐、中手游、复星旅游文化、鲁大师等。
对于这轮上市潮,投中资本在一份研报中分析称,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宏观经济所致,目前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深水区,不止新经济企业,很多企业未来的增长都难达预期,通过上市能够增强自身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一级市场募资难度加剧,资金紧张导致大体量公司的后续融资变得愈发困难。
除了国内的大环境,美股估值处于高位也被认为是港股这轮上市潮的一个推手。
一位券商分析师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美股指数处于历史高位,下行调整预期增加,对于有上市意愿的企业来说,赶在全球市场估值下调前在港股完成上市,是有利的。
七成内地企业破发
然而,让高涨的IPO热情”尴尬”的是节节攀升的破发率。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2日,在前述56家新挂牌的内地企业中,41家目前已跌破发行价,破发率超七成。
受市场追捧的“新经济”公司们也未能幸免:截至9月12日,小米集团每股15.66港元,较发行价下跌近8%,51信用卡每股7港元,较发行价下跌17.6%,平安好医生41.75港元,较发行价下跌23.8%,歌礼制药7.56港元,较发行价下跌近50%。
其余未跌破发行价的15家公司中,有三家是介绍上市,一家为借壳上市,即实质上尚未跌破发行价的,仅11家,其中包括阜博集团、正荣地产、全达电器集团、江西银行、怡园就业、弘阳地产、指尖悦动、福森药业、九江银行、紫元元、百应租赁。
不过,对于“过量IPO”一说,李小加在7月份面对媒体时曾给予反驳:“香港市场是一个大海市场,连接全球资金,因此只要有很好的估值,很好的公司,钱是不愁的……我们不是有限的池子,近期新股的破发这都是二级市场价格的变化,对于价格的变化是由市场的两方——供应方和需求方互相博弈出来的价格,所以它仍然反映了市场正常的买卖关系……香港是国际化市场,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市场,没有必要因为某一件事情,就会带来什么大影响,我们也不要被短期市场的波动弄得自己六神无主,该做的事情还要继续往前走。”
也有市场观点同意李小加的说法。
一位投行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股破发潮,与港股整体表现以及国内资金大环境有关。恒生指数今年1月底触及历史高点后,一直处于下行调整中,新股难免受到影响,此外,破发是市场对于个股估值偏差的纠正。
投中资本在研报中分析“新经济”公司破发时称,一级市场对于新经济企业的高估值并不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所接纳,其主要原因是在于两者市场的估值逻辑存在一定差距。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往往更偏向参考公司财报,包括企业的利润率、营业额、毛利率等传统指标,而对部分一级市场关注的指标如用户量、用户价值、客户生命周期等未能完全认同。但部分新经济企业的盈利水平并不强,甚至出现亏损情况,难以给投资者信心。
在新股基本面方面,皮海洲也表示,要提防“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情况”这种A股病。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前述56家新挂牌的内地企业中,11家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其中下滑幅度较大的包括平安好医生,半年营收降幅39.35%,森浩集团营收降幅25.61%,金猫银猫降幅25.31%,ZC Tech GP的降幅为269.2%,维信金科降幅76.4%。
半年营收同比增长的公司中,11家公司增幅低于10%。其中,小米集团半年营收增幅10.46%。
净利润同比降低的企业达10家。其中包括平安好医生,净亏损同比扩大39.35%,福纺控股净利润同比降低35.11%,森浩集团同比降低24.57%,ZC Tech Gp同比降低269.2%,维信金科同比降低76.4%,龙辉国际控股净亏损同比扩大114.12%。
5年前错失阿里巴巴,曾让港交所政策制定者们长期受到一些市场声音的指责,如今放宽上市限制,虽然带来IPO数量上的繁荣,也不会收获市场一致赞许。有关这一点,或许港交所管理层早有预见。
在新机制落地前夕,4月29日,李小加曾在港交所官网发文,指出作为市场的营运者和监管者,“我们永远不可能比市场更聪明,无论监管者怎么用心审核,都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坏公司挡在市场之外,更不可能为投资者做出决策”。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