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能源:从光伏产业成本角度再看多晶硅(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0:12 顶点财经

  4.2、成本下降后,行业激烈竞争的最后赢家是谁?

  随着多晶硅产能的释放,多晶硅价格的非正常性高位不下的局面肯定不会存在了。而下游硅片、电池片生产的技术、工艺不断提高,硅片的厚度仍会下降,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不断提升,那么下游对多晶硅的单位需求也将有所下降,行业必将面临激烈竞争。

  长期来看,多晶硅厂商依靠什么来竞争呢?

  成本控制,工艺改进,电耗减少多

  晶硅生产线投资相当大,一旦投入至少需要数十亿的资金。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降,生产厂商的成本控制就相当的关键,否则赢利空间很难保证,前期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

  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基本引进俄罗斯,而俄罗斯的技术相对美国、德国、日本技术,并不是特别成熟,其中最重要的能耗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我国目前多晶硅生产的能耗是美日技术能耗的1.5-2倍。我们做一下简单的测算,按照目前国内生产线的多晶硅设计成本,基本在50美元/公斤,而国外成本在30美元/公斤。我国目前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电力成本占整个多晶硅成本(包含设备折旧成本)的30%,则电力成本为15美元/公斤。如果电力能耗降至和美日技术相当,那么我国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就会降至40美元/公斤,成本下降相当明显。

  提升多晶硅纯度

  电子级晶体硅硅纯度要求高于99.9999999%(9个9),而太阳能级晶体硅(SGSi)的含量要求为99.9999%(6个9)以上就可以生产太阳能电池。由于光伏产业下游增长迅速,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多晶硅既有电子级晶体硅又有太阳能级晶体硅,而且售价基本相当。

  对于太阳能电池而言,虽然只要达到6个9的纯度就可以使用,但是纯度越高,对于电池的转换效率以及使用年限都回有所提升。因此,我们认为,现在多晶硅料由于供不应求,不同纯度的产品售价差异不大。但是未来随着多晶硅产能的不断释放,价格差异必然显现,较高纯度的多晶硅需求肯定相对较多,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

  我们认为较早进入多晶硅生产的厂商相对技术优势明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艺调试,各方面的掌控能力较强,对于产品纯度提炼的相对较好,看好新光硅业。

  完善产业链,充分吸收自有产能

  目前国内主要光伏发电企业以涉及下游环节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为主,这些厂商目前基本介入多晶硅生产行业,高纯晶体硅生产企业比较少而且产量规模不大。未来随着多晶硅产能的不断释放,行业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而相对而言产业链完善的光伏企业可能受到的冲击较小,一方面其自身就可以消化一部分多晶硅的产能释放,另一方面对于下游链条的成本也可以合理控制。

  4.3、我们的观点:短期看产出,长期看技术

  在各国政府大力推进的政策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行业,未来势必会有相当高速的增长。而作为光伏产业链最上端的多晶硅生产,短期内供不应求的局面基本不会打破,我们认为2010年以前最先规模化产出的厂商获利明显。

  而随着多晶硅的逐渐量产,下游工艺不断提升所带来的单位需求减少,长期来看多晶硅行业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提升赢利能力,进而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多晶硅行业的上市公司,我们建议选择天威保变川投能源南玻A

  5、多晶硅厂商及相关上市公司盈利预测

  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我们此次分析最终落脚于相关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涉及多晶硅生产的上市公司有南玻A(000012)、天威保变(600550)、川投能源(600674)、乐山电力(600644)、岷江水电(600131)、通威股份(600438)、东方电气(600875)、特变电工(600089)、江苏阳光(600220)以及航天机电(600151)。

[上一页] [1] [2] [3] [4] [5] [6]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