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能源:从光伏产业成本角度再看多晶硅(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0:12 顶点财经

  结论:在现有其他因素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多晶硅价格降至50美元/公斤,发电费用降至1.77元/kW·h,下降幅度已经相当可观。

  而事实上,考虑到下游的转换效率提升、切割效率提升、规模效应产生等一系列因素,整条光伏产业链的成本都还有下降的空间。按照国际预测,光伏发电其他设备初始投资额每年将以10%左右的速度下降。按照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光伏电价将和常规电价相当,光伏累计装机也会大幅度提升。

  4、价格下降前后的多晶硅厂商,谁将获益?

  4.1、产能扩张完成前,最先规模化产出的厂商受益

  从行业需求角度来看,一方面,各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下游硅片到电池的产能增长迅速,生产线的开工状态却不足60%,原因就在于多晶硅的供给不足。我们认为,行业需求依然巨大,短期内多晶硅产能的扩张完全可以被下游行业的高速增长所吸收。

  从行业供给角度来看,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指出,多晶硅的严重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高企,获利空间巨大,新上项目的不断增多使得未来几年多晶硅的产量可能大幅提升。

  但是我们认为,短期内产能过剩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一般而言,多晶硅的生产线建设期在两年左右,经过后期的不断调试,完全达产则需要4-5年时间。那么就国内目前新建的大批多晶硅生产线而言,短期内产能根本不可能大规模释放。

  根据我国目前新上马的多晶硅项目建设情况来看,除了已经有产出的新光硅业、洛阳中硅、江苏中能和乐山硅材料(峨半厂原有生产线)外,其余生产线基本都计划在08年开始有产出,相对较快的有通威永祥多晶硅、大全集团。

  从量产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新光硅业优势明显。新光硅业07年产出多晶硅220吨,08年预计产出800吨左右。而其他有产出的生产商目前都还是小规模生产,07年基本都不超过100吨,08年大规模产出的可能性较小。

  从生产规模来看,几乎各厂都可以分为一期建设规模和最终计划建设规模。我们认为一期建设规模的比较相对于最终规划建设规模的比较更有现实意义。而从目前全球的经验来看,单厂建设规模要在1000吨以上才有规模效应。目前我国目前的一期建设单厂规模在1500吨以上的企业有深圳南玻、乐山硅材料、特变电工江苏阳光、江苏中能。

  从后续厂商产出的可能性角度而言,因为国内厂商的技术实力差距性不大,基本都为改良西门子法和全球采购的设备,我们认为基于此判断产出的可能性意义不大。但是基于我们对国际各大多晶硅厂商的生产线建设情况来看,基本建设期在两年左右,新光硅业则在1年半的时间完成。目前由于多晶硅暴利的驱使下,国内厂商的生产线建设纷纷提前至1年内完成,我们有理由怀疑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的生产线存在质量、工艺控制不达标的可能。所以从稳健角度而言,我们倾向于选择规划较早,计划充分的企业。选择深圳南玻。

  基于行业的判断,2010年以前多晶硅的供应依然不足。因此短期内最先产出并能够尽快达到规模化的生产厂商必将获取超额收益。综合前面分析,我们认为短期内多晶硅行业可能获利的生产厂商有新光硅业、江苏中能、深圳南玻、乐山硅材料和永祥多晶硅。相关上市公司天威保变川投能源南玻A通威股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