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少壮派集体亮相 新生代崛起正当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 16:0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何 清 西宁、上海报道 11月29日,中石油(资讯 行情 论坛)高调宣布了对苏树林、段文德等7位高级副总裁及副总裁级高管的人事任命。种种因素作用之下,中石油的此次人事任免尤为引人注目。
“现在这个新班子年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有几位都是40岁出头。”中石油旗下分公司一位高层坦言,“这批新高层不仅学历高,而且都是从基层实干出来的,相信这批人都给中石油带来新气象。” “明星”蒋洁敏 在中石油的40新生代中,总裁蒋洁敏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人物。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49岁的蒋洁敏毕业于山东大学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前后工作了27年。自1993年起,历任胜利石油管理局副局长、青海石油管理局局长、中石油总经理助理、中油股份副总裁、青海省副省长、中油股份总裁等职务。 1994年,蒋洁敏初到青海石油管理局时,这里正陷于因后备储量不足造成的经济效益下滑、人心浮动、士气低迷的困境。 蒋上任伊始即提出在其任内要实现储量翻番、产量翻番、经济效益翻番的“三翻番”目标。 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吹牛”。 因为青海油田已历经几十年开采,本就不多的石油储量已所剩无几。亦有人认为蒋来青海只是一个过渡,不久就将另谋高就,因此当时谁也没把他的这番话当回事。 而蒋在充分调研之后,把翻番的“重宝”押在了天然气的勘探来发上,谋求以气补油促进发展。 1995年开始,在蒋的运筹下,青海石油管理局将资源开发的重点从石油勘探转向以往不甚重视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上。 两年后,青海油田在荒凉的柴达木盆地西沿涩北地区先后发现台南、涩北一号、涩北二号三个气田,使青海油田天然气资源储备量从原来的几百亿立方米一举跃升至5000亿立方米,成为继四川气田、长庆气田和新疆迪那气田之后的国内第四大气田。 有了资源的保证,蒋开始谋求占领青海市场。 不久之后,从涩北到格尔木的天然气管线贯通。随后,通往敦煌(青海油田总部所在地)等地的两条管道也先后竣工。 三条输气管线成为青海石油的“摇钱树”,而青海石油的整体面貌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1999年蒋离开青海时,“三翻番”目标超额完成。 事实上,在涩北天然气立项之初,这个项目并未获得中石油总部的认可。蒋力排众议,坚持要上这个项目。这就意味着,一旦项目运行失败,他将承担主要责任。 2004年4月14日,在马富才由于“开县井喷”事件引咎辞职后,蒋洁敏出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旋即兼任中油股份总裁,成为与他同一天履新的陈耕的副手。 针对当时中石油重组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县井喷”造成人心不稳的局面,蒋上任伊始即提出:股份公司与非上市企业同在中国石油的大旗下,应该实现整体协调发展,做到发展共谋、责任共担、稳定共抓、环境共建。 随后,中石油迅速在全国各生产单位成立了区域性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对外关系、统一平衡各项政策措施,统一做好地区稳定工作,就此原来股份公司与非上市企业的矛盾得以缓解。 “新星”苏树林、廖永远 与曾任地方诸侯的蒋洁敏相比,42岁的苏树林和43岁的廖永远在公众眼中可以算是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对很多与之同龄的石油人来说,这两位从基层打拼上来的硕士少壮派,可以说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 1983年,苏树林从大庆石油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大庆油田采油九厂——大庆外围油田。 因为采油九厂以勘探不易开采的稠油为主,因此成为一个很多人都不愿去的单位。 地质专业出身的苏却不这么认为,到了九厂后,他如鱼得水,迅速掌握了辖区内各区块的地质构造,成为采油九厂总地质师。 “当时他是几个采油厂中最年轻的地质老总,在整个大庆以务实肯干、思路清晰、要求严格闻名。1990年代初,江泽民到大庆视察工作,在听取苏的一番汇报后对其大为赏识。”大庆油田下属二级单位的一位老总告诉记者。 1996年起,苏树林历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助理兼第一石油天然气开发事业部主任,常务副局长,局长;1999年就任中石油副总裁,同时兼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2年11月出任中石油董事,并于当年12月担任中石油高级副总裁。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业务钻研和开采一线的调研,直到现在,他每周还是会抽出几天自学,所以我们从不敢在他面前有所浮夸,方方面面的情况他都知道,我们不敢有任何隐瞒。”上面提到的那位大庆油田老总说。 与苏的道路相似,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的廖也是从开采一线一步步走上来的。 1993年起,廖历任胜利油田副总工程师、中石油新区勘探开发事业部副主任、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指挥、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总经理等职。 2004年1月,廖担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2004年4月起,兼任川渝地区石油企业协调组组长、四川石油管理局局长。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人物是刚刚出任中石油董事的蒋凡。现年41岁的蒋凡同样拥有硕士学位,化学工程专业出身的他来自中石油旗下最大的炼化单位——大连石化,有着20多年石化行业的工作经历。 2002年,蒋出任大连石化总经理,在其任上中石油在炼化领域内投资最大的大连石化20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顺利动工。 “蒋不仅专业知识强,而且非常务实。”大连石化的一位副总工程师对这位上级如此评价。 新生代崛起正当时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公开表示,要在3年内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适应中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层级结构清晰、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 “石油石化产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国际范围来看,需要有技术懂管理的经营人才担当领导责任。在我国长期由于人事制度束缚,国企领导一般是按部就班,导致一些企业领导不能适应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变化。”一位石油石化行业资深人士这样说。 “从2000年三大公司海外上市以来,以往的那种人事任命制度在国际资本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发生转变,从中海油(资讯 行情 论坛)大胆聘用邱子磊开始,到今年的中石油、中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新生代集体走上前台,央企的领导任用制度已然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链接: 中石化高管新生代 不仅是中石油的40一族在充当骨干,中石化也是新生代挑大梁。 11月28日,中石化宣布了对蔡希有、戴厚梁与张海潮的副总裁人事任命。其中蔡希有和戴厚梁也都是40刚出头的年轻干部,再加上现年42岁的中石化总裁王天普、48岁的高级副总裁王志刚以及41岁的高级副总裁章建华,中石化的新生代已成为高管层主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