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非公经济增速减缓 配套法规呼之欲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 14:5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世玲

  北京报道

  “前三季度增长情况已经确定全年的走向。所以2005年非国有部门投资工业和进出口增速减缓,已经没有疑问了。”11月26日,在非公有制经济深层次问题座谈会上,国家发改
委宏观经济院研究院研究员夏小林作为全国工商联非公有制经济研究课题组成员,对今年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进行总结。

  “非公经济增速减缓的直接背景是宏观调控,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制性障碍。”与会专家分析。如何摆脱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十一五”期间非公经济发展的最大课题。

  2005年非公经济增速减缓

  “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已经占亏损企业80%左右。”夏小林向与会者举出一个数据,“这显示出非国有经济经营利润下降,已经成为新一轮结构变动中,调整成本的重要承担者。”

  夏小林总结了今年非公经济的五大特征:一、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增长低;二、投资增速进一步减缓;三、工业增速平稳,亏损企业增多;四、进出口增速继续下降;五、运行环境虽有改善,但仍然偏紧。

  夏小林分析认为,结构调整、贸易摩擦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压力,加上环境保护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促使很多产业进入成本和运营向正常的成本水平靠拢。与此同时,国家对资源和环境影响严重的领域,如钢、铝、水泥、皮革、造纸等产业进行规制,使得企业的重组淘汰的过程在加强。

  根据这种形势,夏小林预测2006年非公有经济发展面临的局面:市场进一步开放;发展的体制环境会进一步宽松或者规范;但产能过剩、贸易摩擦和结构调整等造成的压力还有进一步释放的可能。

  《中小企业促进法》配套办法明年可望出台

  “到‘十一五’末期,非公经济在GDP中所占比例将保持在50%以上,对GDP的贡献率将继续保持在60%以上;‘十一五’期间,非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3%。”作为长期向决策部门建言的政策研究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原全国工商联政策研究室主任唐海滨更关注非公经济的长期发展态势。

  在明年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非公有制经济很可能被历史性地纳入发展规划中,作为国民经济体制之中的重要因素予以重视和考虑。”唐海滨满有信心地告诉记者。

  预期是美好的,但想要到达还需突破很多体制性障碍,对于这点专家们非常清醒。

  唐海滨认为,从近期看,大型民营企业集中反映的是市场准入问题,中小企业集中反映的是融资难和创业难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还没有消除。”

  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作出整体性制度安排,早已成为一致的呼声,但突破口却一直没有出现。

  “应该建立国家级的整体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伯阳指出,他认为这种战略不仅包括国有企业,还应该把非国有企业放入国家级企业发展战略中。“这种国家整体的企业战略的构建应该两条战线并进:一条是发展中小企业,一条是下大力气研究大型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大企业要具有政治战略意义。发展大企业不仅要考虑国有大企业的发展,同时需要考虑支持民营大企业的发展。”谢伯阳强调。

  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非公经济发展之外,唐海滨更强调通过立法来保障非公经济的体制环境。他主持的“非公经济研究课题组”建言,要进一步细化有关非公有制企业私有权保护的法律框架。如在2005年完成《物权法》立法后,争取在2年内完成《国有资产法》、《税法》、《破产法》的立法工作;完善《土地管理法》,尽快对《刑法》做相应调整。

  “另外,与《中小企业促进法》配套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基金管理办法》,2006年只要能出台一个就是很大的进展。”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主任李鲁阳认为,“非公36条”需要全面落实,在制订配套文件方面可选择突破口,如与中小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这两个办法。

  《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两年了,“这两个办法有望在明年出台。”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黎明告诉记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