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基金十大关键词:养老FOF、CDR基金、ETF暴涨

2018年基金十大关键词:养老FOF、CDR基金、ETF暴涨
2018年12月20日 01:23 21世纪经济报道

  强监管2018:公募行业的艰难与突破

  导读:强监管之下,公募行业仍然取得了多项来之不易的创新及突破。无论是养老金目标基金的正式诞生,还是战略配售基金的横空出世,抑或是权益类ETF的爆发,20岁的公募,迎来了新的起点。

  本报记者 李洁雪 深圳报道

  2018年,是公募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公募迎来了20周岁生日,然而市场的震荡下行与监管新规下的过渡与整改,都令这一年显得尤为艰难。

  一位身处行业Top5公募基金公司的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顾了这一年的不易。其表示,“谁都没有预料到2018年的市场会是这样的曲线。在年初短暂上扬之后,市场自三月份中美贸易摩擦起开始震荡下行直至今天,点数一步步从3500点跌至2600点左右,这种情况对我们的产品募集和客户维护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2018年又是监管异常严格的一年”,上述高管进一步谈道,“作为从业人员我们感受非常深刻。今年一系列保本产品到期退出、若干只分级基金转型、全行业数百只基金清盘,这些情况都是过去年度所没有发生过的,可以说这是极其不寻常的一年。”

  确然,在资管新规的正式实施及流动性新规影响的逐步发酵之下,公募行业面临着重塑行业生态体系的阵痛。

  然而,在强监管之下,公募行业仍然取得了多项来之不易的创新及突破。无论是养老金目标基金的正式诞生,还是战略配售基金的横空出世,抑或是权益类ETF的爆发,20岁的公募,迎来了新的起点。

  No1.资管新规加剧转型

  2018年4月27日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正式印发出台,成为资管行业年度最重磅话题。

  该文件出台的目的在于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防控金融风险。尽管公募基金在产品设计、经营管理方面最为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但无论是从直接还是间接角度而言,公募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首当其冲遭受影响的是分级基金和保本基金。尽管在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之前,这两类产品就已经沦为“边缘产品”,但资管新规正式明确公募产品不允许分级以及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进一步加剧了这两类产品的转型或清盘大潮。

  不过,实际操作并非易事。尤其是分级基金转型难度颇大,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监管规范引导。在2020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之前,转型引发的阵痛不可避免。

  No2.银行理财子公司冲击

  公募饭碗将被银行理财子公司抢食?这几乎是公募行业2018年年度热议话题之首。

  9月28日,银保监会正式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理财新规”); 12月2日,市场期待已久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也正式出炉。

  理财新规和管理办法为21万亿银行理财带来了重塑的机会,但其中允许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不设理财产品销售起点金额、销售渠道放松等新的政策,被认为将对公募基金发起直接的竞争。

  焦虑不言而喻,公募尤为担忧8万亿货基将受冲击之大。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蚕食公募现有货基份额或并非银行理财转型初衷,但其降低购买门槛之后,在收益率和申赎方面的优势,都使得与其同质化的货币基金备受压力。

  如何适应规则变化,继续深挖银行资产配置需求,是公募必须思考的命题。

  No3.逾600只基金清盘

  在经历了2017年的清盘狂潮后, 2018年的基金清盘节奏来得更为猛烈。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已经清算的基金数量多达612只(分份额统计,下同),是2017年的4.08倍,成为历史上基金清盘数量最多的一年。与此同时,今年以来的基金清盘量占2014至2018年五年基金清盘总量的七成以上。

  从类型上来看,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继续扮演清盘主力角色,年内分别有199只债基和343只混基清盘,占年内清盘总量的32.5%和56%。此外,有46只股票型基金清盘,以被动指数型基金为主。

  究其原因来看,资管新规影响下,商业银行理财资金表外转表内导致的委外资金赎回是导致今年公募行业基金清盘大幅提速的最主要原因。加快处理迷你基金,也成为众多基金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

  No4.公募养老FOF元年

  养老目标基金的诞生,是2018年公募行业最具创新性的事件。

  2018年8月6日,富国、华夏、博时、嘉实、万家、广发、中银、南方、中欧、易方达、鹏华、银华、工银瑞信、泰达宏利申报的14只养老目标基金正式获批,公募由此正式开启对个人养老这片蓝海的探索,进入公募养老业务全新的历史阶段。2个多月后,第二批12只养老目标基金也顺利拿到“准生证”。

  截至12月19日,首批14只养老目标产品中,9只已成立。其中,华夏养老2040三年成立最早,其认购天数仅15天,发行规模为2.12亿份;而从募集规模来看,富国鑫旺稳健养老一年首发规模达8.83亿份,是仅有的一只发行规模接近10亿级别的养老目标产品,其余8只产品规模均是2-3亿左右。

  作为创新品种,养老目标基金遭遇发行困难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近期个别产品在认购户数或发行规模上取得的突破,仍然给后来者带来一定信心。

  目前,第二批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已经开始接棒发行,我们期待渐入佳境。

  No5.“独角兽”基金出世

  2018年年度热门基金榜单之上,“独角兽”基金占据了毋庸置疑的席位。

  这6只由证监会主导的专注投资战略配售企业的CDR基金,从5月29日正式上报到6月11日开始发行,中间各项流程仅9个工作日。高节奏的运行进程之下,六大基金公司对这6只产品前所未有的宣传攻势使得这6只基金迅速跃升成“超级网红”。

  伴随而来的是各种争论。围绕着这6只产品的风险系数、政策口径、募集进展、持有费率,乃至渠道宣传推介中的错别字、基金公司之间接踵上演的渠道纷争与品牌竞技等,都引来了不同对立观点的激烈争锋。

  最终,易方达、华夏、嘉实、汇添富、南方、招商旗下的这6只战略配售基金于7月6日集体成立,首募规模合计为1049.18亿元。

  然而,成立后的关注度依然高企。由于这6只基金只能在一级市场参加战略配售,不能在二级市场购买任何股票,市场对这6只基金成立后可投标的之稀缺感到担忧;半年后又因这6只基金因不可直接投资股票而没有遭受市场大跌的影响所庆幸。

  种种躁动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更多来自业态深处信号。

  No6.300亿巨无霸

  如果说6只“独角兽”基金之所以能在基金销售寒冬中募集上千亿是源自于监管力量的支持,那么兴全合宜的出现则更多来自于基金公司自身的吸引力。

  今年1月16日,兴全基金旗下产品兴全合宜灵活配置基金开始募集,并于当天即闪电结束募集,最终其募集金额达到326.98亿元,单日募集逾300亿的成绩令其在权益基金IPO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2017年多只爆款权益基金出现以来,明星基金经理新发产品卖爆的现象成为常态,然而关于“巨无霸”基金能否取得优异回报的担忧声音也越来越多。兴全合宜逾300亿规模的“出身”,必将使其长期承载市场各方跟随的目光。

  此外,在这些积淀了品牌效应的基金公司随随便便就可以募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另一面,众多新发权益基金却还苦苦在成立线边缘挣扎,足可见资金向大公司、向明星公司聚集效应的不断加强。

  No7.权益类ETF井喷

  2018年,可谓ETF基金大爆发之年。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全市场股票型ETF场内流通份额达1702.5亿份,较年初增长近1000亿份,产品数量接近180只。

  其中,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ETF规模超过1000亿元,是境内首家权益类ETF管理规模超千亿元的基金公司,其中华夏上证50ETF的规模已经超500亿元。

  为何今年会成为权益类ETF发展的超级大年?机构资金和散户投资者的力量均不可忽视。

  有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机构资金的买入是ETF规模绝对值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这主要在于目前A股市场处于估值底部,被动指数型投资方式越来越受机构重视。但与此同时,个人资金力量同样在壮大,对比ETF基金今年的个人投资者资金占比和去年底的资金占比,会发现这一比例有明显提升。

  基金公司认为,在机构化时代加速到来的当下,ETF的爆发才刚刚开启。

  No8.大佬回流“反哺”公募

  曾经的“大佬”归来,是2018年公募行业不可忽略的重要迹象。

  其中,范勇宏和陈光明是其中两个最具标志性的人物。前者曾主导了华夏基金的辉煌时代,今年6月其履新鹏扬基金董事长一职,标志着这位有着基金界“教父”之称的重磅人物正式回到公募行业。而后者虽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公募行业大佬,但其管理的东证资管凭借东方红系列公募产品一举成为公募界的黑马,如今其携睿远基金正式在公募行业重新出发,公司旗下首批专户系列产品募集规模达百亿。

  自2016年以来,大佬级人物反哺公募行业的潮流逐渐掀起,多年来面对人才流失症结的公募行业,重新迎来了机遇。这背后,基金行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重要触发因素。

  归来者与留守者,将如何重新谱写公募的新格局,值得期待。

  NO9.信用债雷爆不断

  截至12月19日,今年违约信用债数量攀升至113只,资金规模高达1129.93亿元,是2017年全年违约规模的近四倍。就在最近,就有“17永泰能源CP007”和“18华阳经贸SCP002”两只债券出现实质违约。

  信用债违约频发的背后,不幸踩雷的债券基金净值完全被拖垮,个别基金公司更是因旗下数只基金踩雷而经历“至暗时刻”。截至目前,华商双债丰利A/C年内亏损在32%以上,成为年内亏损最严重的债券基金。

  受信用债风险事件的影响,“不买信用债,只买利率债”成为众多银行资金的一致选择。公募基金迅速抓住这一机会,大量发行利率债产品尤其是中短期利率债产品揽金,创造了年内公募发行市场上数只爆款。

  No10.入“摩”因子刺激

  2018年,是A股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年份。

  从6月A股正式纳入MSCI国际指数;到9月A股敲定“入富”,确认将从明年6月起升至富时次级新兴市场级别;再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机制的即将上线,2018年A股对外开放的进程几乎是步履不停。

  在种种开放举措的刺激下,外资机构对A股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不同于以往的观望姿态,越来越多国际资本开始真正进入这个拥有近7万亿美元市值但机构参与度却极低的市场。尤其是MSCI拟将中国A股权重由5%至20%的消息提出后,外资机构对A股兴趣进一步大增。

  借此东风,布局MSCI主题基金成为公募2018年重点业务内容之一。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明年将进一步加大相关产品布局。(编辑:李新江)

责任编辑:张恒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12-27 华培动力 603121 11.79
  • 12-26 华致酒行 300755 --
  • 12-19 中山金马 300756 53.8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