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东北营商环境?专家:学“企业家老大”意识

如何改善东北营商环境?专家:学“企业家老大”意识
2018年01月28日 00:45 经济观察报

  改善东北营商环境,政府应该怎么做?

  张恒

  有关东北振兴的热议再次被一些事件触发,而国家发改委则踩下了优化东北投资营商环境的油门。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1月22日表示,2018年将开展东北地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对投资营商环境进行督查评估,推进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

  今年是第二轮东北振兴的第三年。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对外公开发布,标志着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而中央层面首次提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在2003年。

  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有关官员曾表示,新一轮的振兴和2003年的振兴有本质的不同。和2003年比,现在东北的工业基础、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包括社保体系等等,和2003年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在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练好内功、如何做好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好的问题。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告诉经济观察报,东北振兴目前最核心的还是营商环境,“因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实际上取决于能不能吸引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资源,愿不愿意到你这里来”。国家发改委要进行东北地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再次说明营商环境对东北振兴的重要性。

  营商环境待优化

  在新的振兴战略启动半年后的2016年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下称《意见》),从操作层面明确了接下来振兴东北的具体措施。可以说,一年多来,所有关于东北振兴的思路和举措都源于这份文件。

  近几年,东北地区推进的“放管服”改革,提出优化政策、市场、法治环境,都在努力改善营商环境。比如,辽宁省2016年12月出台了全国首部省级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还成立了全国唯一一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随后,吉林省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制定25条举措,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黑龙江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推动营商环境建设。

  但国家发改委曾公开表示,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优化。近两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新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吉林省智库秘书长、研究员刘庶明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曾说,2003年开始的第一轮东北振兴是重点突破紧迫性问题的振兴,主要解决社会矛盾和生存问题;而新一轮的振兴需要经济科技文化等层次的全面振兴。也就是说,东北振兴出现了瓶颈,这轮振兴需要解决的是第一轮未能解决的问题。

  陈耀告诉经济观察报,这一轮东北振兴要把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去做,营商环境改变了,不仅能留住企业、人才,还会吸引新的企业、高端人才进入。东北需要的是把改革措施真正落实,一些政府部门、窗口行业,都要下力气去改变。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服务意识,不能让企业到了东北感觉政府像衙门。政府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这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减少企业和政府打交道的时间,一个企业一年时间内和政府打交道的时间越短,说明营商环境越好。

  从新的振兴战略实施这几年来看,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尤其是辽宁省2016年GDP增速为-2.5%,是全国唯一一个经济增速为负的省份。而2017年1月,该省还自曝存在财政数据造假,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这几年东北还没有形成比较明显的改变,从201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整体有效果,但是不明显。”陈耀说,一方面是统计上,这几年处于挤水分的阶段。可能也有一些发展,但是在挤水分阶段无法体现出来。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有一个改革缓冲的原因,所以说混改等改革措施还需要加快进度。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为东北加上的砝码,还涉及到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2018年将推进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继续组织服务型政府“东北行”和培训活动;开展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研究推动若干重大企业联合重组;深入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引导和带动区域改革发展。

  实际上,这些举措在故事的开始已经写下。《意见》提出“三省四城”的对口合作机制,将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市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开展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和定向培训,通过市场化合作方式积极吸引项目和投资在东北地区落地。

  在刘庶明看来,这种行政大手下的对接行为体现了当年西部大开发中,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的思路。在十多年的东北振兴过程中,这种对口帮助是前所未有的。

  这个旨在吸引项目落地的举措,折射出东北的民营企业的缺失、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重工业、农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过小,民企不活跃,使得东北经济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玉霞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外部很多大的民营企业会优先选择其他经济活跃地区。东北的民营企业不发达,需要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东北应该学习天津市“企业家老大”的意识,因为企业家比官员更负责任,市场比政府更敏锐。东北要想走出一条路,还得依靠市场,营造出一条公平竞争、依法治国、诚信社会的环境。“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是东北深化改革过程中最核心的两个方面。”陈耀告诉经济观察报,混改推进起来确实难度很大,有一些问题需要讲清楚,比如怎样界定国有资产的流失等,要有政策的规范标准,让混改能够大胆推进。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又要防止流失,所以监管部门很重要。东北地区的民营企业比较弱小,现在需要加大比重。要真正放开一些过去由国企控制的行业,让民营企业进入。当然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也要进行监管。

  实际上,相关部门2016年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全国工商联、国开行当年3月份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通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初步形成具有东北地区区域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

  陈耀说,在东北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和国企改革、民营企业发展有密切关系。产业转型需要企业主体来承担,产业要升级,要发挥国企的作用,也要发挥民企的作用。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不能只考虑国企,而忽略对民企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行业、传统行业的改造等,都要惠及民营企业。

责任编辑:帅可聪

营商环境 企业家 民营企业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