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兰: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2012年08月30日 09:30  作者:王思维  (0)+1

  文/新浪财经北美特约撰稿人 朱博

  “在美从政,脸皮要厚一些。”这大概是赵小兰从政多年来最大的心得之一。强烈的自信为她抵挡外界的压力,强势的统御能力与过硬的业绩令所有质疑不攻自破。外界评论她在美国政坛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得益于这种“比美国人还美国”的方式。

无论是对于新事物的求知,还是她对于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的保留与坚持,赵小兰身上的兼容并包正如她父亲赵锡成营造的家庭传统一样——“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无论是对于新事物的求知,还是她对于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的保留与坚持,赵小兰身上的兼容并包正如她父亲赵锡成营造的家庭传统一样——“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你老家是哪里的?”与赵小兰的对话始于她的问候语。今年是赵小兰从上海来到美国的第51个年头,她依然用最地道的普通话问候与她当年一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同胞。

  赵小兰身上的光环有点多。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二战以来任期最久的劳工部长,小布什政府中唯一任满8年的阁员,哈佛大学商学院硕士,从5.5万人中当选的13位“白宫学者”之中最为年轻及唯一的一位华裔女性。当这样一位政治领袖充满好奇、摆弄研究摄像设备的时候,不免让人惊讶于她的活泼与新潮。

  “我虽然对这些新东西不是很在行,但一直很有兴趣。”“你们现场拍个短片吧,我来学习学习。”“网络新闻媒体运作情况如何?”“怎么玩微博?现在有哪些政客在使用新浪微博吗?”原本预计总共20分钟的专访,竟开始于技术交流。

  在网络媒体逐渐带来沟通变革的今天,赵小兰努力追赶时代潮流。在Twitter上开设个人账号,逐渐接受网络媒体的采访,身边的助理一个赛一个的年轻。

  “我喜欢与年轻人交流。”赵小兰对在美华裔青年的关爱在华府是出了名的。她参加华裔青年学者的活动,与华府各个政府部门的实习生分享从政经验,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激励更多的华裔涉足美国政坛。

  “在我8岁初到美国时,大部分华裔的职业不是教授就是工程师,选择极其有限。毕竟,我们当时英语都说不好,更谈不上有信心涉足其他领域。”赵小兰回忆。

  1961年,赵小兰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当时的美国社会以白人为主,黑人占据13%,亚裔人口比例不到1%。而在亚裔人口中,由于《排华法》的政策实施,华人成为全美国境内最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民族。

  但今时不同往日,亚裔在美人口及权益的提升为其进入主流社会从政提供了客观条件。“现在的第二、第三代华裔越来越融入美国社会,更加了解美国文化,并开始涉足政治。”

  直至1965年,美国国会出台的新《移民归化法》给予华人和其他民族平等的移民权力。而今,亚裔人口在美国3亿人口中占4.7%,其中华裔更是重中之重。截止2009年,美国华裔人口达到363.9万,占亚裔人口22.2%。

  外在环境固然得到改善,但现今在美从政的华人范围仍未广泛扩大,其中文化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美国的政治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政坛上的交锋往往直白而犀利”,而东方文化中的委婉含蓄在语言的枪林弹雨中不免略显无力。

  自从1983年获选为白宫学者,赵小兰在短短五年的政治生涯中实现三级跳的记录,为她赢得公众注目的同时也招致许多质疑和攻击。1988年作为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新任主席,又是唯一的亚裔女性,年仅35岁的赵小兰受到年长资深的委员们不少的质疑。

  “在美从政,脸皮要厚一些。”这大概是赵小兰从政多年来最大的心得之一。强烈的自信为她抵挡外界的压力,强势的统御能力与过硬的业绩令所有质疑不攻自破。外界评论她在美国政坛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得益于这种“比美国人还美国”的方式。

  赵小兰曾被誉为“危机管理能手”,多次临危受命,果断处理核潜艇爆炸、泛美航空公司一○三班机坠毁、东方航空公司职工罢工及阿拉斯加油轮泄漏等棘手问题,并化解美国最大慈善事业——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的财政危机。而这次,在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连续42个月超过8%的时候,赵小兰的身影再一次出现。

  八月初,赵小兰被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提任为其竞选团队亚太裔竞选团全国主席。赵小兰从政多年,在美国亚太裔族群中影响力颇高。同时,深谙东方文化的她对于亚裔在美工作生活的需求甚为了解。亚裔多以经营小型企业为主,共和党所提出的对企业低税收的政策与亚裔企业的利益诉求相契合。

  但此外,美国亚裔群体还有其他方面的特点与需求。“亚裔美国人更多关注企业经营和家庭生活,”而对于政治事务、乃至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远低于其他少数族裔。如何提高亚裔群体对于本次竞选的关注度及参与度以提升其对共和党的支持,是赵小兰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对于华裔群体普遍关注的外交政策等问题,共和党对华态度较为强硬,不利于其获得华裔选民的支持。华裔美国人现已是美国少数族裔中拥有最大比例移民的一个民族,其中高达65%亚裔是近期移民。在谈到罗姆尼在移民、经济等问题上的对华政策时,赵小兰并未给予明确表态,她表示“中美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政期间,她充分运用自身对中美语言、文化方面的了解,多次到访中国,为中美之间的沟通构建桥梁。对此,赵小兰坦言,“中美之间的交流沟通还存在着很多的误读。”在2006年12月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发起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她意识到两国之间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沟通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她深刻了解语言选择对于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在本次采访中坚持使用英文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在中国,长在美国的赵小兰骄傲于自己同时被东西方两种文化所浸润。在美从政的华裔,其对美国政府的忠诚度往往受到政敌的怀疑和攻击。赵小兰从不避讳自己的移民身份,无论是在2000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上的受邀演讲,还是2001年出任劳工部部长的就职演说中,她都坦然讲述自己移民来到美国实现梦想的故事。

  “未来美国的主体将是各色族群。它是一个包容各种差异的国家,因此它可以催生出很多的创新。”这是赵小兰眼中的美国。这或许也是她眼中的自己。

  无论是对于新事物的求知,还是她对于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的保留与坚持,赵小兰身上的兼容并包正如她父亲赵锡成营造的家庭传统一样——“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本文作者介绍:)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