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议学人 > 正文
 

潘岳:可持续发展呼唤战略环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 刘树铎 8月28日北京报道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28日在第八届绿色中国论坛上指出,面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对生存环境构成的重大威胁,必须从宏观角度出发,加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制度化保障,从而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宏观和抽象概念变为实际行动。否则将永远陷于防不胜防、治不胜治的恶性循环,并将在未来付出更大的政治成本与经济代价。

  潘岳说,我国过去在制定重大经济政策时,缺少战略环评这个重要环节,很少考虑可能将产生的环境后果,以至于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例如,大都市由于在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环线路网带给城市交通、市民居住、环境安全的负面影响,如今已造成了大都市交通长期拥堵不堪,城市布局像“摊大饼”一样地无限扩张,加剧了城区内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中西部省区在做能源、电力、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发展这些重污染行业必会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尖锐矛盾,尤其是区域内有限的淡水资源根本无法支撑如此规模的开发活动,已造成了几代人都难以恢复的生态问题。

  大大小小的规划和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致使经济增长仍是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增长。中国

能源、原材料产量的增幅远远高于同期GDP增幅。中国原油消耗量占世界消耗量的7.4%、原煤占31%、
铁矿石
占30%、氧化铝占25%,而创造的GDP仅是世界的4%。八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中国占一半。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到2010年,我国石油、铁矿石、铜、铝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57%、70%、80%。

  潘岳说,面对如此巨大压力,中国的资源环境无法承载,世界的资源恐怕也难以支撑,已伤痕累累的生态环境再也经不起破坏与摧残。为了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真正构建

和谐社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战略环评,真正把战略环评制度付诸实践。

  “战略环评的核心思想,是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潘岳介绍,战略环评分为法规、政策和规划环评。就中国国情而言,战略环评的切入点在规划环评。我国原来只注重对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但建设项目只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规划、计划、项目)的末端,所以建设项目环评也只能补救小范围的环境损害,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不能指导政策或规划的发展方向,也不能解决开发建设活动中产生的宏观影响、间接影响、二次影响、累积影响。战略环境评价以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有利于打破部门界限与地区界限,解决条块分割和部门分割,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变过度开发为适度开发,变无序开发为有序开发,变短期开发为持久开发。也有利于促使各部门将相关政策整合起来,创建更加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规划环评作为战略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实施近两年,开始逐步进入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程序。一些地区为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将依法在土地开发、流域、区域和海域三个不同区域以及工业、农业、能源、城市建设、交通和林业等十个专项规划中大力开展不同层次的规划环评。

  潘岳强调,今后对未列入专项规划且规划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原则上不受理项目环评报告;项目在规划中,但规划未依法进行环评的,原则上暂缓受理项目环评报告;对于已开展规划环评的,规划内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依法在审批程序上和内容上予以简化。国家环保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评的管理细则,明确环保部门在规划环评中的统一管理作用,对规划环评的经费、程序、内容、方法等问题予以全面规范,保证规划环评及其审查论证的有序开展,促使规划环评的结论在规划最后决策时能予以落实。

  潘岳透露,国家环保总局将选择一些发展与环保矛盾突出的省份开展规划环评试点。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产业现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帮助当地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从而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开发。在规划环评完成之前,要暂缓、限制和停批有可能加重这些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业建设项目。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1,0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