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马红漫:垄断企业成本核算本质是左右互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08:33 每日经济新闻

  马红漫

  据报道,日前,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及省审计厅将联合对该省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进行监督检查。此次检查的重点为金融、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由检查结果核定的成本将作为制定新工资政策的依据,以此保障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性。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宣布,今年将重点针对垄断行业开展全国统一的成本监审工作,以较全面地掌握其合理的成本水平。显然,此次广东省的重拳出击响应了国家发改委的有关政策。

  需要指出的是,仅凭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垄断企业福利分配过度的局面。

  以成本核算确定垄断企业合理价格”的思路,最大的问题和困难在于无法控制垄断企业成本的合理性。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保证企业自发追求成本最低,而垄断企业则会因为没有竞争机制而缺少了公平衡量成本的工具,比如垄断企业的办公楼如何

装修算是合理?职工的房贴、津贴多少算是合适,应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多少比例?理由是什么?企业盈利多少比重属于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需要给予奖励,而又有多少比重属于垄断机制赋予的、不能成为发奖金的理由?诸如此类现实的问题,政府外部监管部门根本无法清晰核算清楚。

  不仅如此,以成本确定价格甚至会成为鼓励垄断企业人为提高成本投入,扩大个人和职工的隐形福利和开支,进而造成资源浪费、投入滥化。而以此为基础确定的价格,又会通过缺乏弹性的供给直接转嫁给下游企业和终端的民众。

  其实,近年来从医药价格水涨船高到银行跨行查询收费兴起,乃至国内油价的“跟涨不跟跌”,垄断行业的价格在一次次限令声中“冲浪”,就足以表明监管的技术瓶颈只是其表层因素,其真正的原因还在背后的体制症结。

  当前,在民生利益与垄断利益的博弈过程中,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摇摆不定:一方面,在成本监管工作中要体现出为百姓牟利的基本原则;而另一方面,当垄断资本更多地以行政方式出现的时候,监管部门便与其产生了天生的亲近感,再难以从中超脱。于是,游离于技术层面的垄断价格机制变革成为了监管部门的挡箭牌,这一点在成品油定价改革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表面看来,从“三地加成”到“原油成本法”,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保障国内炼油企业不再亏损的同时,兼顾到了消费者的利益。然而,在

国际油价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新的定价机制仍未摆脱“计划调控”的窠臼:消费者仍然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而且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来衡量“合理”的利润率究竟应该是多少。

  可见,当监管部门置身于这种进退维谷、左右手互搏的体制怪圈中时,垄断成本的监管也犹如隔靴搔痒,难以奏效。事实上,无论从繁琐的技术操作还是从监管体制本身而言,成本监管难以阻止垄断企业攫取利益的冲动,引入竞争机制才是正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