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破解基金老鼠仓需要人人喊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05:10 都市快报

  财经时评

  马红漫

  新年伊始,以服务公众投资为名义的基金业陷入到监管风暴的漩涡之中。日前,证监会基金部下发了2007年一号文,要求强化对基金公司的各项监管。与此同时,针对基金经理“老鼠仓”的监管也逐步到位,监管层正在建立针对基金管理人员直系亲属证券投资的监控体系。

  在基金业,所谓的“老鼠仓”是指基金经理在使用公有资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个人的资金在低位买入股票仓位,等到用公有资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个人的仓位也会率先卖出获利,而机构(公有)和散户的资金可能会因此而套牢。这种投机取巧、公饱私囊的仓位被业内戏称为“老鼠仓”。显然,“老鼠仓”问题的存在表明基金管理人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基本宗旨,是法律不允许的。

  在基金业火爆之际,

证监会祭出利器,大力整治“老鼠仓”等违规行径,着实有利于净化金融市场,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但是,要将监管部门的良好初衷真正落实,彻底根治“老鼠仓”则绝非易事。比如,在此次证监会的一号文件中,主要是对基金管理人员的直系亲属进行监控。然而,这样的监控在现实市场中未必有效。直系亲属被监控,基金从业人员仍然可以通过旁系亲戚、朋友、甚至买来的身份证炒股,给现实监管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常言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显然对于让人讨厌的老鼠,必须动用全民力量才能够彻底消灭。而对于侵害公众利益的“老鼠仓”,也需要公众力量的加入,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监管。

  首先,要做到放权与监管相结合。一方面应当允许基金经理买卖

股票,但是其买卖情况必须公开;另一方面,惩处力度要严格,要让违规者付出重大成本。美国的法律规定,“内幕交易”“老鼠仓”都属于刑事犯罪,犯罪者是要承担刑事责任,而绝不仅仅是罚款了事。

  其次,任何一个国家的监管部门都会面对

执行力量不足的问题。只有发动全民参与监管才能破解这一瓶颈。针对“老鼠仓”问题,要建立起针对代理人的全民监督管理机制。美国证监会人数也并不多,同样存在难以监管的问题。美国证监会的做法是把基金业内人士的买卖报告全部录入电脑,然后制作成电子文件对外全部公开,并对发现问题者依据收回违规资金的比例进行奖励。在这种机制下,公共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加入监管,除了在律师会通过专业研究来判断是否存在违规嫌疑之外,知道违规操作内情的人员也可能因为奖金巨大而主动跳出检举揭发“老鼠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