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邬凤英:高价建绿缘于政绩饥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16:17 珠江晚报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要坚决制止“高价建绿”的不良倾向。他说,现在有的城市在绿化建设中动辄开出几万、十几万元的高价购买大树古树,造成巨额的资金和生态浪费。他认为,城市绿化要坚持只用对的、不用贵的,多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要用最少的钱,建更多的绿(见昨日《江淮晨报》)。

  仇副部长的谈话可谓切中时弊。目前在城市绿化过程中普遍存在“高价建绿”的做法
,的确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比如中原某大城市,以前曾因梧桐茂密而被称为“绿城”。前两年,不知哪位领导心血来潮,把好好的参天大梧桐树砍掉,花大把的钱购回南方的名贵树种种在道旁,既不遮荫,也不易成活,结果是“绿城”变成了“日光城”、“风沙城”。如此这般瞎折腾,今年居然还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高价建绿”的不良倾向?我认为主事官员另有其他考虑:一是它能够尽快地凸显政绩。“十年树木”太漫长了,一届地方政府的任期只有五年,他们等不及;二是其中利益的水很深。笔者就曾听到过一个负责绿化的官员说:一棵树值多少钱呢?你说10元也可以,1千元也可以,1万元也不离谱。如此巨大“弹性”空间,上下其手的空间会有多大,我们是不难想见的。

  所以在我看来,城市生态失衡,不过是一种表象,根本原因还是权力生态的失衡:行政权力缺少“天敌”,可以基本上不受制约地肆意行使。这就使掌握它的人能够将短期利益、眼前利益和自己的个人利益,置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市民的整体利益之上。

  因此,要制止“高价建绿”的不良倾向,建设部的负责官员出面表态,指出其中的危害,是必要的;建设部出台相关的部门规章,不要再把“国家园林城市”的美誉授予那些专搞华而不实的沽名钓誉者,也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这些都只是些治标的办法,只有彻底改变官场的权力生态,使市民能够对城市的行政权力进行有效制约,才是治本的办法。

  恢复了权力的生态平衡,城市的生态自然也就平衡了。

  邬凤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