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明
“抛开对人的作用性,沙尘暴在自然界中是有它特定作用的,沙尘暴可以净化环境,给海洋带去丰富的营养元素。”近日在华北电力大学举行的“绿色大讲堂”上,中国科学院生态专家王如松教授这样说。(《竞报》2006年5月7日)
沙尘暴究竟是“过客”还是“候鸟”,现在还不好下结论。相信经历了不久前北京那次“下沙”的人,对沙尘暴的威力该有所领教。王教授也该是北京市民,北京遭遇那场特大沙尘暴时,不晓得他可否在北京,可否步行在北京街头?如果王教授“吃”过沙,在街上“吃”沙的瞬间,是不是也像在站在课堂上那样“谈笑风生”,肯定沙尘暴的好处?假如当时心里也在诅咒满天飞扬的尘沙,事后大谈沙尘暴也蛮可爱、蛮有好处的,是不是有点过于阿Q了?
不错,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有利必有弊,反之亦然。当沙尘暴频频威胁着人类生存之时,探究一下它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当然可以。“百度知道”上,就有人提问沙尘暴的好处是什么,征集到的最佳答案是:“有资料表明:沙尘暴可以促使土壤中盐分的转移;沙尘暴还可以解决土壤碱性过强。”王教授的“净化环境”、“营养海洋”之说,算不算“最佳答案”,有待其他专家论证。
沙尘暴对自然界究竟有无裨益,笔者不是专家,没有发言的资格。不过,我觉得,人类在沙尘暴面前,还是少点阿Q精神为好。的确,短时间内,甚至到永远,人类都无法完全避免沙尘暴的困扰,与其怨天尤人、唉声叹气,不如乐观一点,替这个人人讨厌的沙尘暴列出个一二三的好处,也算是对人们精神上的一点抚慰。问题是,即便如此,仍然改变不了沙尘暴对人类社会的弊远远大于利的现实。说沙尘暴能够“净化环境”,未免过于笼统了。它净化了环境的哪些方面,我没看到。我看到的事实是,每场沙尘暴走后,环卫工人忙着清扫大街小巷的尘沙,家家户户也得同样里里外外忙着“洗尘”。至于说它能给海洋送去营养元素,依我看,没有沙尘暴,好像也“饿”不死海洋吧?别的不说,咱们的黄河水,每天不知要给海洋输送去多少“食粮”,如果海洋等着沙尘暴送“干粮”,一年之中,海洋生物不早活活饿死才怪呢。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人类的生活滋润的时候,岂不是海洋忍饥挨饿之时?人类真有这么自私,宁肯饿死海洋,也不愿沙尘暴降临?
沙尘暴真的不错,该反思的是国家治理沙尘暴的政策是不是错了。每年国家投入巨额的资金,派出许多治沙专家治沙,和大自然斗争,站在人类的角度,不该有何不妥,因为风沙、尤其是沙尘暴,对人类的生活直接构成了威胁。如果夸大沙尘暴的好处,难免让人置疑治沙举措的对还是错了,以及是不是该听任风沙吹来。
所以,只要承认沙尘暴还是人类的敌人,那么,最好还是多考虑一些治沙的对策,而不是高谈阔论,专找它的优点灌输给学生。沙尘暴面前过于阿Q了,遭殃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