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自主品牌能否拯救制造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8:18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本报记者 白岭

  中国的市场开放和引进外资,不能演化为这样的场景:开放形成了一个舞台,但自己的演员都被赶下台,让外国人在演戏——一出没有中国演员的中国剧。舞台是我们的,但自己的人都是跑龙套的,剩下的花旦、主角、名角都是别人的。

  贴牌生产危机四伏

  从刚刚落幕的第98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透出的信息,面对越来越困难的外贸环境,关于自主品牌、贴牌生产的沉重话题,再一次成为中国制造商们的心病。

  广交会上十几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国出口商品。然而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尽管“中国制造”在世界各个角落无处不在,却大多摇身一变成了“耐克”、“米奇”、“维尼熊”、“东芝”等国际知名的品牌。广交会不仅是“中国制造”最集中的展示窗口,也强烈地提示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车间。

  据广交会江苏交易团的调查,在广交会的成交定单中,有50%的成交采用贴牌加工方式,21%以自主品牌出口,其他29%的成交属无牌经营。江苏省外经贸厅估计,江苏还有上千家出口企业没有在境内外注册

商标,从全省范围来看,以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低于10%。

  今年6、7月份,欧盟相继宣布对中国劳保鞋和皮面皮鞋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6.7亿美元,涉及中国1200多家企业和上百万人的就业,很可能成为继

纺织品后中国另一个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专家指出,大量的贴牌生产是中国鞋招致反倾销的一大原因。

  许多外贸型企业开始对贴牌生产的模式忐忑不安。一方面贴牌容易因为加工出口量大而遭遇国外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极易受影响。如耐克由于越南工资水平低于中国,已在越南设立新厂,计划明年的生产量将可超过中国,越南将取代中国成为耐克最大的境外生产基地。

  危机感已经撼动了中国经济界,经济学家张维迎说:中国的市场开放和引进外资,不能演化为这样的场景:开放形成了一个舞台,但自己的演员都被赶下台,让外国人在演戏——一出没有中国演员的中国剧。舞台是我们的,但自己的人都是跑龙套的,剩下的花旦、主角、名角都是别人的。

  汽车业:本土化激烈冲撞

  近期以来,关于自主品牌话题争论不休,辩论的战火尤其在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领域里燃烧。

  中国20年来的汽车产业政策正在遭受质疑——为什么一个重点产业保护政策实施下来的结果反而使中国汽车工业丧失了自主开发能力?由此引发出的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是否应该并能否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工业?许多专家提出,转向以自主开发为主是使中国汽车工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惟一路径。

  近段时间来,中国制造的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门外一片飘红,陆风参展法兰克福,吉利出征马来西亚、

奇瑞试水伊朗、中兴远赴俄罗斯、长安涉足巴基斯坦、华晨金杯进入埃及……一长串的名字和数据无不令人兴奋。但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车性能质量差、售后服务水准低、设计无创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价格战日渐抬头等震耳发聩的指责也随之纷纷见诸报端,陆风“安全门”的事件更是让自主品牌成了争议的焦点。

  一些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工业”的概念已经过时,甚至成为一种有害的陈腐观念。

  更有一些人坚定地支持汽车业民族品牌的发展。他们认为,在过去一百多年间,没有任何一项发明比得上汽车对于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恰恰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以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汽车工业就不可能生存,更不可能发展。由于能力是组织内生的,所以只有自主开发产品,才可能发展出能力。无论合资、技术引进对于中国企业多么重要,都代替不了自主开发对于技术学习的关键作用。因此,在本土技术能力的发展上,外资永远不是内资的替代物。

  高科技:自主创新亮剑

  相比而言,作为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高科技行业的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活动似乎没有那么多争议,而是得到了各方的合力支持。

  在深圳,一次生产方式的转变正在悄悄的发生。曾经给深圳带来财富的“三来一补”产业正逐渐缩减,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的新宠儿。2004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266亿元,占全市GDP的50.2%,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53亿元。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说:“深圳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关键是创新。我们的目标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型城市。”这是深圳的全新定位。

  深圳主动的“退”,退出大量“三来一补”的加工型产业。深圳更在主动地“进”———把目光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一“退”一“进”,深圳确立了依靠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思路,成功转型。

  而在北京,中关村的企业家们更是在2005年自主创新、民族品牌、产业报国的共识下,发起了自主创新品牌推广战役。

  2005年8月15日,冯军、汪延等企业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刻,组建了民族品牌联盟。9月3日,中关村海龙商厦举办了以“V815”命名的自主创新民族品牌产品展销,11款民族品牌的电子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关爱。有意思的是,中关村的企业家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结:就是不约而同地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作为品牌的标志。

  近年来,中关村涌现出一批在核心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中星微电子公司的星光系列多媒体芯片打入海外市场,占领了同类产品世界市场份额的60%;畅讯信通公司研制出核心路由器交换芯片,打破了跨国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此外还有“龙芯”系列、CPU系列、林林总总2000余款芯片构成的中国芯战略工程结束了中国电脑有脑无芯的时代。中关村的企业研发的设备上了神舟五号,又保障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

  中关村人认为,民族品牌只有“走出去”成为国际品牌,才能使品牌具有更长的生命力。

  服装业:直面现实尴尬

  在屡屡遭到进口国反倾销大棒打击的同时,中国服装行业由于缺乏完全属于自己的品牌而在出口贸易中大打折扣。事实上,作为中国传统支柱产业和拳头出口产品,纺织服装业自2002年出口额达到611.7亿美元以来已经连续8年名列世界第一。中国的服装行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可我们得到的仅仅只是“中国制造”或“世界工厂”的称号。

  “中国服装出口基本上还是以低质货为主,产品雷同、低价竞争、缺乏品牌、效益不高的现象相当突出。”国家商务部一位研究人士对此感到担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室的副研究员林跃勤认为,缺乏品牌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服装出口的软肋。

  没有在国际市场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是中国服装大而弱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服装做大做强的桎梏。2005年以后,服装进口配额将被全部取消,更多的国际服装品牌会大批进驻中国。中国缺少世界知名服装品牌将为跨国服装企业提供机遇,世界品牌服装将角逐中国市场。这样一来,中国服装品牌将面临新的压力。

  与此同时,打造服装品牌的努力也在快马加鞭的进行。

  为加快培育我国自主服装出口名牌,商务部于10月15日晚在广东国际大酒店举办第二届“名牌出口服装展示发布活动”,面向参加广交会的国际服装采购商整体展示推广我国自主服装出口名牌。江苏苏豪、内蒙古鄂尔多斯、浙江凯喜雅、广东名瑞、浙江兽王、江苏舜天、广东丝丽、宁波雅戈尔、江苏波司登、宁夏圣雪绒、湖北美尔雅等11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名牌服装出口企业将展示最新的自主品牌服装。

  一位坚持培育自主品牌长达十多年之久的服装企业家认为,中国服装要想走向世界,首先要熟悉国外市场的规则,了解他们的经营理念,在自身品质提高的基础上,先走进国际市场,再慢慢融入其中,先谈认知度,再谈美誉度。“这是很漫长的过程。”他指出,中国服装企业要学会嫁接,把国际品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等学到手,直接借用已有的现成东西,来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弥补我国服装业起步晚发展慢的不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5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