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疫苗商已经把他们的中国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全球第四大制药企业瑞士诺华制药公司11月1日宣布与美国凯龙达成最后的并购协议,以51亿美元收购其尚未持有的58%股份,新增加的生物制药业务将并入诺华现有的制药业务部门。此前,凯龙在世界疫苗市场一直占有垄断的位置,目前提供超过30多个品种的新产品和传统疫苗供成人和儿童使用,去年的疫苗收入达到了5.1亿美元。
这次收购背后,是诺华正在寻找机会进入全球疫苗市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也表示,诺华收购凯龙后,疫苗和诊断业务将组建一个新的部门,同时加大其在新业务的研发和生产的投资。
诺华的此次收购显然意在打入中国市场空缺。同时,外资药企在华的格局也将发生变化:诺华取代凯龙,与葛兰素史克、赛诺非巴斯德三分中国疫苗市场的天下。
但同样有此意愿不只诺华。9月7日,全球第二大制药集团英国葛兰素史克以14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疫苗生产商ID生物制药公司。全球最大流感疫苗生产商赛诺非巴斯德紧随其后,宣布今年加大在华的疫苗投放量,达到500万人份。
对于在中国处方药市场占有重要位置的诺华,在收购凯龙后,会否对中国疫苗市场采取激进方式,有业内人士分析,“冒进”的可能性很小。但同时认为,于对手而言,显然会形成不小的冲击,因为诺华将借助现有市场优势将整个市场份额扩大。对此,赛诺菲巴斯德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正在研究生产人用禽流感疫苗,一旦流感大流行,赛诺菲巴斯德对市场也将有所把握。
面对国内突然放大的市场需求,多数国内疫苗企业却束手无策。目前在我国的防疫控制中心的流感疫苗基本都来自赛、凯、葛三巨头。
据了解,我国国内疫苗生产企业主要有中生集团、北京天坛生物、上海生研所、华北制药集团等。虽然国家对国内疫苗企业一直采用保护政策,但他们大多因为技术原因,而在疫苗商品稳定性等指标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从而无法获得市场认可。
面对外国疫苗商在国内的跑马圈地,国内疫苗最大生产商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桐利曾无奈地表示,目前,各省、市的疾病预防部门采用的基本是国外的流感疫苗,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很少有份。而曾经在2004年在国内市场占有50%份额的中生集团,今年也决定减产,何时夺回阵地还没有日期。
悄然膨胀的中国疫苗市场
禽流感恐慌过后,全球陷入流感疫苗空前空缺阶段。而国内的情况是,9月28日国家卫生部公布了《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表示将把流感大流行储备的药物列入国家医药储备范畴,且督促各疫苗企业加强疫苗生产。2004年,中国二类疫苗市场规模达到30亿元人民币,并以15%的年增长率急速增长。有业内人士预计,明年,中国有价疫苗市场将迅速放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亿元。
(北京现代商报记者 者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