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新加坡:中国企业的码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09:42 《IT经理世界》

  刘雪梅/文

  位于新加坡城东南的新达城(Suntec City)状似一只向上翻开的手掌,每根“手指”都是单独的一座办公楼,成为迷信风水的亚洲企业最钟情的办公所在地。来自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华旗资讯就把它的新加坡子公司安置在此。

  2003年8月进军新加坡、开始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华旗,在不到5个月时间里,就进入了该地市场前3名。华旗资讯总裁冯军说:“新加坡经发局只用了两天时间就为我办好签证,我来到新加坡与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进行接触。回京几天后,我们就决定将区域总部设在新加坡。”

  “新加坡分公司现在已经成为总公司的重要人才库,例如近期我们要发展印度市场,管理人才就是从新加坡公司输出的。”华旗信息(新加坡)董事经理吴野告诉记者。

  

中兴通讯、中化国际、联想纷纷将区域总部设在新加坡。而用友软件也在9月底宣布与中信泰富旗下的信息科技公司CPCNet结成“亚洲透视联盟”(Vision Asia Alliance),为区域总部设在新加坡的跨国公司提供服务。用友董事长王文京对记者说,从2006年开始,用友计划在亚太地区投入超过1000万美元,其中包括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和明年上半年建成新加坡分公司。

  TCL则正在争取得到EDB给予的区域总部地位(IHQ),以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收购汤姆逊之后,TCL完整地保留了后者在新加坡的研发团队,主要从事平面视屏和高端电视机的研发。TCL南亚及东南亚区域总部首席代表姜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TCL在香港注册,‘走出来’的第一步是在香港,1999年在越南设立首个海外据点,成为我们在海外主要的制造中心,新加坡则是我们的战略平台,在这里我们要进一步国际化。”设在新加坡的区域总部将掌管南亚和东南亚10个市场的业务,总销售业绩超过2亿美元。姜说:“新加坡对于TCL来讲,生意量上可能是最小的,但它有其战略意义——我们在新加坡的业务,70%仍然属于贸易转口,通过这里可接触印度、斯里兰卡、俄罗斯、非洲等市场。”

  在新加坡的中国企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新加坡透明的制度和迅捷的办事能力,不太像政府行为,完全是高效的企业作风;而且机构之间的连动配合非常默契。

  而且,新加坡政府花了40年的时间,把这个600年前郑和下西洋停泊靠岸之处打造成了可以为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实现国际化的海外“码头”。“‘码头’是什么概念?码头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设计有多豪华,建筑有多漂亮,谁是拥有者。关键是它为大家所用,是物资、人才、资金聚集和流通的枢纽。”陈明宣说。陈是中国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驻新加坡代表处的首席代表。通过火炬中心以及代表处的牵线搭桥,今年有6家中国企业入驻中国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高科技企业创业中心——中国火炬(新加坡)创业中心。

  成本是中国中小企业选择新加坡作为国际化跳板的一个重要考虑。资料显示,2004年新加坡的办公成本在全球排93名,生活费全球排名46名,低于中国北京、上海。

  现在,新加坡是全球海外中资企业最集中的国家,中资企业已成为新加坡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到2004年底,约1500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成立公司,3年中增加了65%。而中国高科技企业从2002年的55家增至2004年的99家。

  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被称为“龙筹股”。新加坡交易所(SGX)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初,SGX的上市公司总数670家,外国公司为223家,占33%,其中,中国内地公司的数量最多,有88家,占外国公司总数的40%。2004年到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占到了中国当年海外上市企业的40%,且全为民营企业。

  新加坡金英证券高级副总裁陈孟皋把新加坡的

股票交易市场概括为三个特点:小盘股多、制造业多、外企多。

  厦门高能资本的董事长王晓滨9月底正在帮一家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做路演,该公司去年6月进场,已于今年8月底通过SGX审核,半个月内将完成挂牌,远远快于在中国A股上市(需要3~5年时间,而在新加坡上市,9~12个月就能走完所有流程)。

  但是让金英证券的陈孟皋感觉遗憾的是,许多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并没有好好利用新加坡的上市地位和品牌影响力,挂了牌就打道回府,“入宝山而空手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6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