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庆和成都 谁能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10:20 《经济》杂志 | |||||||||
■本刊记者 周季钢 ■何清 重庆意欲主导长江上游金融市场,显然无法绕开成都,重庆的金融梦能否实现还得看成都的脸色。 夕阳西下,雾气从江面升起,将沿畔的吊脚楼遮掩,望也望不透,摸也摸不着——在
号子唱彻了三千年,江风也吹拂了三千年,重庆却要从这千年的历史中向外突围了。 重庆希望打造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从而打破在西部已经正在形成的金融三足鼎立局面,超越西安和成都。 但是与重庆的宏伟蓝图不相对应的是:直辖七年,要员三更,与直辖市地位不相匹配的经济总量、对金融支持的相对匮乏,从而导致重庆的突围梦想难圆。 历史之争 新中国建立后,重庆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一直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在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依然向四川省提供了超过1/2的GDP。 然而与此同时,成都的金融业开始崭露头角。在成都“红庙子”一带形成了股民聚集的地下交易市场,并在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达到巅峰,交易非上市公司的股票和股权品种多达70余种,股民最多达到8万人/天,日成交金额达千万元以上。就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重庆的战略地位渐渐被成都取代,成都成了没有名分的西部金融中心。 1996年9月,根据中央的决策,重庆市代管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2月20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700余代表投票, 2403人赞成,重庆直辖。 1997年之前,重庆作为计划单列市,属四川管辖。作为当时四川省最大的纳税城市、工业基地,重庆每年向国家上缴大量的税金。但是无论从政治资源还是经济资源来说,四川省都有意向省会成都倾斜,整个四川省的金融机构的分支也几乎集中在成都。 2004年1月7日,成都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上海与成都经济发展战略比较》,不仅将成都与上海相提并论,更出现了这样的字眼:“成都要当仁不让地建设成西部金融中心”…… 坊间曾有“‘剥削’重庆,支持成都”的说法,这成了成渝之争开始的表象——这样的矛盾直到重庆直辖后,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却有愈发激烈之势。 曾一度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事情:在距成都仅仅400公里的重庆,一些烟摊上可以卖云南烟、上海烟、湖南烟,但是就不能卖成都烟;成都的蓝剑啤酒在重庆的餐馆推销,不止一次地和重庆山城啤酒的推销员发生冲突,酿成流血事件;足球队来重庆踢球,球迷势必发生冲突,被戏称为“川渝大战”…… 重庆成了中国第四个直辖市后,成都喊出了中国第四城的口号。 1999年,重庆GDP达到1488亿,成都GDP为1190亿,重庆超过了成都。此时,在重庆市有些政府官员的口中,已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成都背后的四川省,成渝之争演变成川渝之争。 据了解,目前重庆的人均贷款是1200块,而成都是600块。重庆的投资增长速度为30%以上,实际上2003年是60%,2004年是40%。按照每年1500亿—180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到10年就会超过整个四川。 成都却不会买重庆的账。四川部分媒体也开始这样定义成都——西部金融中心。与之配套的理由之一:央行下设的5个大区支行,其中一个设在成都——人民银行四川分行,其职责覆盖整个西南:除了重庆以外,云贵川藏的所有金融机构。考虑到重庆直辖的因素,央行在重庆设立了营管部,行政上和四川分行平级,但对西南其他城市金融机构没有管理权限。 大区支行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亦是一个地方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标志。从央行的机构设置思路来看,成都更能辐射整个西南,更能掌控全局。 成都又站在了重庆的前面。 无论成渝之争还是川渝之争,其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区域竞争的激烈可见一斑。但专家认为,成都是西部金融中心的命题还为时尚早,真正意义上的西部金融中心还没出现,重庆、西安均是成都的强有力的对手。 重庆还有机会。但是无论是打造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还是商贸中心,重庆都无法回避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