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其他市场 > 中航油巨亏 > 正文
 

中航油重组路线草图初成 中资救援团各谋其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13: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左志坚 何清 上海报道

  债务重组方向初定

  新加坡中航油的办公室里依然忙碌。一个月前,焦虑、奔忙的是陈久霖和他的交易员同事,现在则换成北京赶来的救火者———中航油集团投资管理部总裁顾炎飞。

  12月23日下午5时许,顾炎飞依然在与中航油的顾问们讨论重组方案,中航油现在的新闻发言人云大卫出面接受记者约一个小时的采访。

  “中航油将在2005年1月21日公布债务重组方案。”云大卫道。在此前的12月11日,中航油获新加坡法院批准,将债务重组期限拓宽为六周,2005年1月21日,恰好是法院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

  拖到最后一刻公布方案,自然与重组工作的复杂、烦琐有关。“现在至少有20人参与中航油债务重组方案,包括德勤的顾问、律师等等,中航油要把过去的每个文件、每个合同都要看一遍,要把债务情况摸清楚”。

  此前有媒体报道说,中航油的债权银行将有意继续为中航油贷款。对此,云大卫予以否认:“银行愿意支持当然最好,但是债权银行还没看过我们的债务状况。”

  目前已经公开的银行债务大约是4亿美元。包括中航油出事之后,各外资银行要求归还的2.47亿美元,以及国内银行1.52亿美元。除此之外,人们只知道,12月1日,中航油爆出5.5亿美元巨亏,彼时,中航油净资产1.45亿美元,总资产应该超过3.6亿美元。

  中航油仍在对陈久霖留下的烂摊子进行摸底。普华永道作为第三方调查者,其调查报告已宣告要押后推出,关于中航油的债务状况仍然是谜。

  不过,按照云大卫的说法,整个债务重组的方向差不多定了,但具体怎么做还有很大调整空间,因此重组所需资金目前也无法确定。

  对于债权人最关心的债务偿还问题,中航油也有表态。云大卫的原话是:“我们希望债权人能够实际点,并给重组计划一个机会来保持公司的价值。”

  很显然,如数收回贷款怕是不可能了,债权方能够讨价还价的只是削债比例。

  重组“四步走”

  重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对于中航油的债权人来说,等待还是目前唯一的选择。而对于中航油的航油买家来说,再次从中航油那里买到航油,至少也得是六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云大卫称,如果把战略投资者成功引入、中航油重新开张视作重组成功的话,那么整个重组需要四步走,耗费时间至少6个月。

  1月21日前,中航油自己将制定好债务重组方案的建议书呈交给新加坡法院,内容将主要涉及公司债务的偿还计划和情况,以及公司未来的运行计划。但这只是重组的第一步。

  第二步,则是在6个月内,与债权人开会。重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中航油是否能够说服债权人同意其债务重组计划。

  据云大卫介绍,接下来中航油要为债权人分类,可能的类别是:银行债权人、中小投资者等等。

  按照新加坡的法律,债务重组若要通过,中航油必须与每一类债权人都展开谈判。而每一类债权人中,必须以投票方式得到50%以上的债权人支持,而且这些债权人的债权至少是该类总债务的75%。

  可以想像,要在各类外国投资者和自身利益之间取舍,中航油必将面临一场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

  第三步,中航油将准备一份详细的股东通知书。这份通知书必须得到新加坡交易所的批准,然后才能把股东通知书寄给其所有股东。股东则会在股东会议上,投票通过公司重组计划。

  “这份东西相当于重新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一样,必须每个人都送达,让他们都知道重组方案。”

  第四步,债务重组完毕的中航油引入合适的战略投资者,中航油的重组方告成功。

  云大卫表示,引入战略投资者相关事宜,可与债务重组同步。但是在眼下,除了新加坡国有企业淡马锡之外,尚未有第二家战略投资者现身。

  北京“救援团”不愿偿债

  此前,媒体一直在猜测中央政府是否会介入此次中航油重组。有媒体援引国资委某局长的发言说,中石化、中石油将参与重组。但这一消息随后却又被两大石油巨头否认。

  根据记者目前了解的情况,解决中航油事件后遗症其实有两套班底。

  一套是前文所述,顾炎飞目前在新加坡的重组团队,但他们的任务目前只是解决中航油自身债务问题;另一套班底在北京,他们的成员将是中航油未来的战略投资者,目前在与顾炎飞的重组团队同步作战———中石油和中石化实际是在北京的这个重组班底中。

  目前看来,两个重组班底目前尚未有直接的联系。

  云大卫告诉记者,目前还是中航油自身在处理债务,对于北京方面有无参与现在还不知晓——中航油一直否认中石油、中石化参与重组。

  实际上“救援团”内能源巨头们打的是另外一套算盘。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介入中航油的重组,肯定是勉为其难。“我们对于中航油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债务也不知道,如此贸然介入,显然不合适。”

  按照上述人士的说法,中石油、中石化不想替中航油还债。等到中航油自己的债务问题解决之后,能源巨头才会介入。

  除了能源巨头之外,国内三大航空巨头也是潜在的战略投资者,航空公司参与重组的消息此起彼伏。

  东航董秘罗祝平在接受记者询问时表态说,东航是否参与重组尚不清楚,应该由更高层领导去决定。他还表示,东航没有必要参与中航油之重组,因为东航的航油供应链不会受到中航油事件影响,没有必要参股中航油。

  国航母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党组办公室储呈平则向媒体表态说:“目前国航重组中航油不太可能,没有这么快,中航油重组要半年时间。”

  但是到了11月24日,有能源公司消息人士致电记者称,除了能源巨头之外,航空公司可能也会加入这个“救援团”。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他们一直抱怨中航油对进口燃料的垄断地位。重组中航油后,航空公司可以直接控制航油,这对于降低成本很重要。

  中航油垄断难破目前航煤的进口业务,暂由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下属的中国航油贸易公司负责,但其角色只是进口代理,只能收取佣金,没有垄断利润。种种迹象表明,等到6个月后中航油重组完毕,很可能新的中航油在航煤的进口上还是处于垄断地位。

  对于中航油来说,处理历史债务是重组之先决条件;对于战略投资者来说,其垄断地位能否维系则关系新公司的“钱景”。

  陈久霖一手缔造的中航油神话固然与其努力分不开,但中航油的垄断地位却是决定性资源。

  中航油的母公司是成立于1990年2月的中航油集团。该公司负责着全国各民用及军民合用机场的航空油料的供应和保障,是一家集航空油品的采购、储运与加注服务为一体的集团。

  在中航油集团旗下,有两家分别负责航煤国内采购和国际采购的子公司,一家是这次濒于破产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中航油集团曾持有它75%的股份(剩余25%由公众持有);另一家是中航油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油集团持有它51%的股份(中石化持有29%,中石油持有20%)。

  中航油的所谓垄断是,负责中国航空业所有进口航煤,2004年采购量约240万吨,占中国航空业航煤每年所消耗的1/3。剩余2/3则由后者在国内从中石油、中石化采购,除此之外,后者(中航油有限责任公司)还负责中航油航煤在国内的销售业务。

  对于战略投资者中石油、中石化而言,参股中航油的意义在于,可以与其目前的国内销售网络相连,打通航煤交易的进口和销售链条。

  但从利益角度而言,两巨头参股中航油最重要的诱惑还是中航油的垄断地位。实际上,两巨头不施援手,放任中航油破产其实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参与重组的唯一好处是,中航油的垄断资源令两巨头利益均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石油、中石化介入重组的前提条件就是垄断。

  对于上述说法,北京的消息人士也表示认可。

  曾经让航空公司不满的高价航油势必卷土重来,也正是因此,航空公司是否介入重组才那么引人关注。

  而条件苛刻的中石油、中石化在浴火重生的中航油公司中,分别占据多少股份,则将面临新一轮讨价还价。

  陈久霖一手打造的中航油到头来还是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